摘要: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检察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以童心的视角、创新的方法,聚力打造“心新护未”未检品牌,创新“向前一步、同行一路、不枉一案、再带一把”的“四个一”工作法,多层次、立体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蓝天、开辟净土,2024年周村区未成年万人
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检察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以童心的视角、创新的方法,聚力打造“心新护未”未检品牌,创新“向前一步、同行一路、不枉一案、再带一把”的“四个一”工作法,多层次、立体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蓝天、开辟净土,2024年周村区未成年万人犯罪率比全省平均值低72%。该院获评全市“五好”基层关工委,《人民日报》等刊物先后报道经验做法。
聚焦源头预防
创新“向前一步”工作法
着眼于治未病,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打造全域性、个性化、沉浸式的普法矩阵。一是“线上+线下”全域性普法。创新“行走中的法治课”,开展“法治运动会”“法治游园会”等活动,实现全区32所中小学校全覆盖。设立全市首家“心新护未”乡村工作站,利用假期举办法治研学活动,实现法治资源向乡村倾斜。推出《你好,同学》等系列普法课程,点击观看量达5万余人次,拓展法治教育辐射范围,《如果青春有颜色》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二是“订单+处方”个性化普法。围绕不同群体,研发不同版本的法治课程。面向低年级的未成年人,制作预防欺凌法课《探秘疯狂动物城》和预防违法犯罪法治课《哈利波特的寻宝之旅》;面向中高年级的未成年人,制作《“以法之名”网络安全保卫战》等;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成立检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制作《冲浪》等课程,让法治教育走“新”更走“心”。三是“融合+案例”沉浸式普法。将“商埠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法治教育,制作一系列具有周村古商城文化特色的“心新护未”文创产品,邀请“五老”宣讲团讲授“一马三司令”革命事迹,提升法治教育渗透力、感染力。以未成年人真实案例为原型,创作《以法之名探秘行》等情景剧,努力让未成年人“不吃一堑也长一智”,1名干警荣获“全省检察机关青少年法治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聚焦分级矫治
创新“同行一路”工作法
着眼于管得好,凝同心之力、聚多元之智,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爱心帮教。组建“检察官+司法社工+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帮教团队,邀请省人大代表、齐鲁最美教师张红岗加入其中,结合实际“量身定制”帮教方案,综合运用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多重手段,开展跟踪帮教39人次,帮助7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3名未成年人成功考入大学。二是强化家庭教育。积极与区关工委、区妇联签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监管缺失情况,制发“督促监护令”36份,指导监督“无方”“甩手”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三是强化数字赋能。研发“与法‘童’行”智慧未检平台,依托大数据构建“课堂超市+法治教育+咨询互动”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实现“订单式”在线普法、“链条式”跟踪帮教、“一键式”线索举报、“一站式”综合保护,实现全区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掌上全覆盖”,该项目获评全市检察机关创新成果一等奖。
聚焦依法惩处
创新“不枉一案”工作法
着眼于治已病,坚持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一是坚持严的主基调。依法严厉打击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2年以来共起诉16人,全部依法从重提出量刑建议,形成有力震慑。二是坚持宽容不纵容。强化严管厚爱,对犯罪情节较轻、有悔改表现的未成年人,依法不起诉11人,附条件不起诉15人;对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坚决依法惩治。三是坚持一体化履职。深化“一体双向六联”机制,在办理涉未成年案件时,同步审查涉案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及公共利益等是否遭受损害,实现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相互支撑、一体协同和贯通融合。
聚焦综合治理
创新“再带一把”工作法
着眼于协同保护,以检察履职推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一是“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建成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验地,集考察帮教、救助帮扶、教育实践为一体,设置心语驿站、人大代表工作站、不起诉宣告室、训诫室、时空信箱、宪法墙等,切实把“保护、教育、管束”一体落实到位。二是“小创新”展现“大成效”。针对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创新建立跟踪帮教“一对一”制度,定期对本人和监护人进行电话回访、实地走访,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惑,做好“解心结、疏困惑”等工作,对“归航少年”再“送上一程”,不起诉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率为零。三是“小建议”推动“大治理”。聚焦校园周边安全、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网络传播黄赌毒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未成年人保护难点和痛点,发出相关检察建议17件,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协作体系。
来源:淄博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