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在白宫说,随着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日临近,他可能会给很多国家提供关税优惠,但需要实现“对等”。特朗普说,欧盟已经同意将汽车关税降至2.5%,跟美国一样的水平。他还表示未来数日他将宣布涉及汽车、木材、芯片等产品的关税。特朗普2月13日签署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在白宫说,随着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日临近,他可能会给很多国家提供关税优惠,但需要实现“对等”。特朗普说,欧盟已经同意将汽车关税降至2.5%,跟美国一样的水平。他还表示未来数日他将宣布涉及汽车、木材、芯片等产品的关税。特朗普2月13日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担忧,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的“关税乱拳”下,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特朗普衰退”甚至“滞胀”。
特朗普政府将对所有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国家(包括盟友)采取同等税率报复,但豁免条件苛刻:仅允许不对美国征税且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免于加税。例如,欧盟、日本、韩国等均被列为潜在目标,而中国因长期贸易顺差可能面临更高税率。尽管特朗普声称“不会为任何国家开先例”,但政策透露出微妙调整:对汽车制造商等关键行业保留短期豁免(如3月实施的进口关税豁免),同时允许“个案处理”。这一矛盾立场引发市场对政策执行不确定性的担忧。
苏杰生(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本质上是试图通过单边关税手段扭转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美国2024年对华贸易逆差高达3750亿美元,占其全球逆差总额的41%。然而,关税大棒挥舞近两年后,美国消费者却成为实际买单者,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对华加征关税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约1300美元。在通胀压力与经济衰退风险交织的背景下,特朗普团队不得不重新评估关税的实际效果。
莫迪对华态度的突然转变,本质上是印度已经进入到了战略收缩阶段,过去印度左右逢源的好日子,到头了。莫迪政府的战略收缩,属于是左右逢源的好日子到头了,面对现状,不得不选择妥协。特朗普一上来,就要给全球加征关税,美印关系已经从“战略伙伴” 转向 “交易式博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 “美国优先” 导向,使印度原本指望的产业链转移红利化为泡影。印度既无法承受同时对抗中国的高昂成本,又难以抵消特朗普增加关税的影响。
贸易往来(资料图)
特别重要的是,莫迪这次首次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交心”,他坦承双方正在通过对话来缓解紧张,并明确指出“分歧不应该发展成争端”。这一表态被认为是对中印近期外交接触成果的一种认可——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和外交秘书唐勇胜已与中方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莫迪的公开支持,意味着印度正在努力把边境争端限制在两国之间,旨在避免这个问题被美国等外部势力利用。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直接影响,让印度明白“跟着美国遏制中国”的成本有多高.
据参考消息援引《印度时报》网站3月16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做客莱克斯·弗里德曼播客节目时谈及印中关系。他强调两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并认为双方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我们强调对话,而不是纷争。”莫迪表示,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建立符合两国最佳利益的稳定合作的关系。他认为,两个邻国之间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对话是确保分歧不会演变为争端的唯一途径。莫迪相信,虽然印中双边关系因边境紧张局势而出现“五年断层”,但两国关系中的“信任、热情和活力”将逐步恢复。
特朗普(资料图)
总得来说,印度是想为中方投资提供便利,以便两国企业在印度合资建厂,当然在合资企业里,中方只能作为少数股东。这位消息人士表示,莫迪政府已就具体的政策落实讨论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在几周内逐一公布。印度的突然示好,还是很让人意外的。过去几年印度在经贸、边境问题上咄咄逼人,现在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次莫迪对华示好,不能说完全没诚意。他想改善对华关系不是突然发生的,过去一年,印方官员不止一次释放积极信号。
来源:新叶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