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视野赋能新生成长 打造国际化育人新范式 西电2025年国际创新实践周海外课程立项工作顺利推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0 08:30 1

摘要: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举办“国际创新实践周”。近日,西电2025年海外课程立项工作圆满结束,35门优质全英文课程从60门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将于2025年“国际创新实践周”(6月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举办“国际创新实践周”。近日,西电2025年海外课程立项工作圆满结束,35门优质全英文课程从60门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将于2025年“国际创新实践周”(6月23日至7月13日)全面开课,为学生提供拓宽前沿学术视野与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本次项目评审采用“教师线上汇报+专家线下评审”模式进行,西电首次邀请了来自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及中国语言文学类的3位学生观察员参与评审,近距离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学生们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立项课程均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开放,西电为每门课程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全力保障教学资源与师资配置。

答辩评审现场

创新实践周: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育人探索

“国际创新实践周”是学校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项目以“拓宽全球视野、夯实学科基础、激发创新思维”为初衷,通过引入海外顶尖教育资源,帮助大一新生在专业启蒙阶段接触国际化学术环境。2025年课程主题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文社科、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又强调通识素养培育,旨在为学生打下“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成长根基。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量身定制国际化课堂

西电对课程内容与形式提出明确要求。首先,在内容适配性上优先满足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弱化专业深度,强化兴趣引导。例如,《光与生活——光学初体验》通过生活化案例解析复杂原理,《跨文化交际口语训练营》则以情景模拟提升实际交流能力。

其次,在形式创新性上摒弃传统单向授课,鼓励“案例研讨+实验实践+项目制”多元模式。如《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中的探索应用》建立对于计算机视觉的基本知识,会用人工智能方法或者工具完成一定的视觉智能项目,让学生“做中学”;而《大学体育(篮球)》创新融入英文教学与国际篮球运动文化及趋势分析。

第三,在师资方面做到高标准,授课专家需为外籍学者,具有国际知名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及丰富教学经验。课程实施“双师制”,由责任教师与青年助教全程跟课,确保教学效果与学生互动质量。

初心与未来: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堂

国际化不仅是语言或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与文化的碰撞。本科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实践周的核心目标,是让新生在学术起点上感受多元文化,培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格局与能力。”未来,西电将持续深化与海外高校合作,完善课程评价,并探索“海外课程+本土实践”的联动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具深度的国际化成长阶梯。

从“雷达系统”到“跨文化交际”,从“商业数据分析”到“陶瓷工艺”……35门课程即将让年轻学子在思维的碰撞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或许正是教育国际化的深层意义——不仅传递知识,更播种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