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黄土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演武乡路家塬村,一个扎着麻花辫、头戴草帽的身影,正拎着一袋米面,熟门熟路地走向村东头的独居老人家里。若不是那副褪不去的知性气质,很难认出这位脚穿布鞋、裤管沾尘的女子,一年前还是那个发丝永远整洁、高跟鞋永
初秋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黄土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演武乡路家塬村,一个扎着麻花辫、头戴草帽的身影,正拎着一袋米面,熟门熟路地走向村东头的独居老人家里。若不是那副褪不去的知性气质,很难认出这位脚穿布鞋、裤管沾尘的女子,一年前还是那个发丝永远整洁、高跟鞋永远锃亮的女干部。
她叫谷秀娟,是这个偏远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村里人都认得这张总是带着微笑的脸,却有不少人叫不上她的全名。老人们亲切地叫她“闺女”,孩子们喜欢喊她“姑姑”,而那些她帮助过的妇女,和她相处起来亲如“姐妹”。
记者见到她的这天,她驻村即将满一年。她始终心心念念村里的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背包里那本黑色笔记已经写了三万多字,详细记录着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更写满对村里每一个特殊群体的深深牵挂。
蜕变:从城市到乡村
选择驻村,谷秀娟鼓足了勇气。丈夫在乡镇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六年级,一个一年级,自己又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生活知之甚少。“但组织需要我,我不能退缩。”一番思虑后,谷秀娟将两个孩子送进托管班,踏上了驻村之路。
2024年9月,谷秀娟带着行囊进入演武乡路家塬村,作为环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新一批驻村工作队的一员,这位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初来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谷秀娟回忆说,一个人开车第一次走山路,用了足足三个小时。“路上有90多个弯道。”
放下行李,简单休整后,谷秀娟第一时间和村干部进行详细交谈,了解村情民意。第二天一大早,她便穿上布鞋、扎上麻花辫,很“接地气”的入户了。
“第一天入户12户,第二天入户9户,两个月走遍了全村所有在家农户,很多特殊家庭去过10次以上。”
“驻村先驻心,驻心先知情。”这是谷秀娟到村后常挂在嘴边的话。初来乍到,面对全村457户、1943人陌生的目光,她与驻村工作队员们一头扎进了走访中。
村民家的灶台边、田埂上、晒谷场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谁家的孩子上学有难处,谁家想发展养殖却缺启动资金,她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对村民生活的细致体察。渐渐地,村民们看着这个晒黑了皮肤、和群众越来越熟络的书记,从“客气打招呼”变成了“书记,来家吃饭”。她知道,自己终于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温暖:从驻村到住心
走访中,谷秀娟发现村里许多老人行动不便,理发成了大难题。她立即买来推子、剪刀、围布,通过视频自学理发技术。
第一次给80岁的王大爷理发时,她紧张得手直抖,理得参差不齐。老人却笑呵呵地照镜子:“好看着哩,闺女手艺真不赖。”
如今,每月中旬的理发日成了老人们的聚会。剪刀开合间,话匣子也打开了。谁家儿子在外打工有了出息,谁家婆媳闹了别扭,谁的身体最近不太好……谷秀娟细心地理发,耐心地倾听,巧妙地劝解。一推一剪间,理去的不仅是白发,还有老人们心头的孤寂。
“驻村不只是人驻在这里,更要心驻在这里。”谷秀娟在笔记首页写道。
村里91名残疾人,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谷秀娟看在眼里,迫不及待的联系残联,多次沟通后为多名残疾老人申请到市残联的补助资金。
她每周都会买一些水果、食物去看望困难老人,和抑郁症患者进行沟通疏导,三番五次帮助感情不和的夫妇调节矛盾,为群众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关注农村女性身体及心理健康……从早到晚,谷秀娟忙碌地穿梭在路家塬村农户家,细心洞察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尤其村里的女性都相处成为姐妹,老人孩子也都喜欢她。”村党支部书记多俊张告诉记者。
纽带:从外人到亲人
谷秀娟的背包里总是装着各种“宝贝”——给李奶奶的降压药,给留守儿童的新作业本,还有给吵架夫妻调解时备着的糖果……
村民韩某夫妻俩因家庭琐碎感情不和,妻子经常离家出走,谷秀娟耐心倾听、委婉劝解、深情陪伴,对其妻子给予理解、关爱和拥抱,让她放下防备,敞开心扉,经过5次上门调解后家庭矛盾得到有效缓解。韩某妻子说起谷秀娟,眼泪就止不住:“她带我散心、吃饭,陪我走过了最艰难、最困惑的时光,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她比亲人还亲。”
“谷书记人品好,细皮嫩肉大白脸,不嫌我们不嫌脏,心中常记老百姓……”村里的一位老婆婆对谷秀娟赞美有加。但对她来说,最高的褒奖不是赞美,而是走在村巷里时,那一声声亲切的“闺女来了”、“姑姑坐会儿”、“吃口饭吧”。
“总会有一些婆婆们送给我食物、辣椒油、苹果、咸菜。他们夸赞我的善良与温暖,可得益的人是我,感恩的人更是我,是他们给予我善良的机会,得以让这份情怀与能量流动并渲染。”谷秀娟在驻村日记里写道。
三百多个日夜过去了,那双曾经锃亮的高跟鞋静静躺在宿舍床下,沾着黄土的布鞋却踏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从精致优雅到朴实无华,谷秀娟褪去的是都市的繁华,收获的是整个村庄的信任与亲情。
夜幕降临,谷秀娟的宿舍灯又亮了。她翻开那本黑色笔记,继续记录走访情况。三万字写不完牵挂,一年时间住进了心。“让幸福共鸣幸福,让幸福温暖幸福。”这是她最新的驻村感悟。
来源:人人爱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