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可能是我们最陌生的邻居,它残暴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刻骨的伤痛和仇恨,但当代日本的富裕和先进,却又不得不令人侧目。日本的历史,如同一部文明实验室的记录簿,记录了三次脱胎换骨的实验,最终完成了从蕞尔岛国到现代强国的进化。日本的历史学家坂本太郎曾经说过:日本文明
日本可能是我们最陌生的邻居,它残暴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刻骨的伤痛和仇恨,但当代日本的富裕和先进,却又不得不令人侧目。日本的历史,如同一部文明实验室的记录簿,记录了三次脱胎换骨的实验,最终完成了从蕞尔岛国到现代强国的进化。
日本的历史学家坂本太郎曾经说过:日本文明如同蝉蜕,每次蜕变都能带来新生。从大化改新的唐风东渐,到明治维新的西学洗礼,再到麦克阿瑟的宪政重塑,这三次转型不仅是政治制度的更替,更是文明基因的重组,它蕴含的启示远远超过了一个岛国的疆界。
第一、大化改新
公元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了《改新之诏》,正式开始学习唐帝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但有改革就有阻力,孝德天皇的改革进展缓慢。刺激日本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唐帝国的海军在白江口以少胜多大败日本。
战争失败的危机,迫使摄政的天智天皇主动恢复了与唐帝国的外交,并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他们为日本带去了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在天智天皇的主导下,日本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改革,主要围绕四点:一是剥夺豪族的私地,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二是实行班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三是改革行政制度,实行律令制。四是改革税赋制度,实行实物地租。
这场改革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创造性地把唐朝的制度与日本的传统熔为一炉,比如班田制借鉴了唐帝国的均田制,不过,均田制与税赋直接绑定,而且还有等级限制,而班田制只与户籍绑定。正如坂本太郎所说:唐朝的均田制,只注重朝廷的税赋,而班田制才具有均分土地的精神。
公元701年,大化改新完成,这个岛国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思是日出之处的国家。
第二、明治维新
公元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开始了明治维新。在这场改革中,日本从政治、军事、行政、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外交、思想等等各个方面全力学习西方,主要是普鲁士,以求脱亚入欧。
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标志性事件是1853年的黑船来袭,美国4艘军舰便叩开了日本的国门,逼迫日本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而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又给日本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彼时的幕府政权被认为无能,最终明治天皇主政。
1871年,日本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情考察团前往欧美,最终发现普鲁士的君主立宪更适合日本。他们在柏林参观了西门子工厂的机械化生产之后,把“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列为了明治维新三大核心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大力扶植资本主义;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简而言之,就是以国营军工企业为起点,由国家主导完成工业化,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美其名曰东洋资本主义。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成为了最先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国家,但明治维新学习普鲁士宪法,加入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条款,同时军部又不受内阁节制,这就为之后屡次发动侵略战争埋下伏笔。
第三、麦克阿瑟改革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以麦克阿瑟为首的驻日盟军对日本进行了大改革。这一改革至今仍在发挥着实际效力,深刻影响着日本的国家形态。
麦克阿瑟改革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放弃战争,不设军队,没有宣战权。二是废除天皇实权,建立君主立宪,规定主权在民。三是设参众两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国会为最高的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四是解散财阀、土地改革、扩大民权。
麦克阿瑟改革之后,日本迅速走出了战争的阴影,原本就有着工业基础的日本,很快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经济腾飞,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是举世瞩目的发达国家。
麦克阿瑟告别日本时,几十万日本人自发到街上送行,把他的照片举得老高。因为,这时的日本人已经醒悟:麦克阿瑟带来的不是羞辱和压迫,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社会革命。所以,日本并没有把麦克阿瑟视为仇人,反而视其为国父。甚至黑船事件中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佩里将军,日本人也为他树起了纪念碑,以纪念他惊醒了日本闭关锁国的亡国危机。
纵观日本的三次转型,每次都是在危机中寻找生存之道。大化改新,通过学习唐朝,让日本从原始的氏族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通过学习西方,让日本由封建的农业国家转型成了近代的工业国家。麦克阿瑟的改革,让日本由军国主义巨变成了民主主义,并实现了经济腾飞。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桑塞姆在《日本文化史》中的评价:日本人具有将舶来品转化为民族财富的惊人天赋。
因为日本的每次转型,并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制度创新的本土化适配。所以日本学习中国,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小脚,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这种制度创新与本土传统的微妙平衡,正如经典作品《菊与刀》的洞见:日本文化具有矛盾并存的独特包容性。
对于正在探寻现代化道路的其它国家而言,日本的经验既是启示录,也是警示钟。它告诉我们,文明的进化没有终点,唯有保持不断革新的勇气,文明才能不断重生。
来源:朝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