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棚房、阳光房、扩建阳台……这些多年来蚕食小区公共空间的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一场以“消化存量、遏制增量、长效治理”为目标的拆违治乱行动正在罗田县城区全面展开,曾经困扰多个小区的私搭乱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棚房、阳光房、扩建阳台……这些多年来蚕食小区公共空间的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一场以“消化存量、遏制增量、长效治理”为目标的拆违治乱行动正在罗田县城区全面展开,曾经困扰多个小区的私搭乱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花园中的小区)
消化存量:全面起底,分类处置“老大难”
存量违法建设因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一直是城市治理中的“硬骨头”。今年以来,以全县物业服务集中攻坚月活动为契机,罗田县城管执法局启动全县违建全面摸底工作,通过“天上无人机航拍、地上人员巡查、群众线上举报”三维排查方式,对城区住宅小区进行拉网式排查。
“我们将用三个月时间,建立完整的违建台账,做到一户一档、一区一册。”罗田县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金立书介绍,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小区排查,共发现各类违法建设57处,包括楼顶加盖、侵占绿地、扩建阳台等多种类型。
针对排查出的存量违建,城管部门采取分类处置策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坚决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优先拆”;对不影响公共利益的违建“引导拆”。
(滨河御景违建阳光房被拆除)
城南山水华庭小区的违建就是个典型例子。该小区共有13处违建,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公共安全。执法人员先后现场取证,多次耐心与业主沟通,12处已完成立案,待法定程序到位,逐个拆除。
“拆违不是一拆了之,而是要既讲法理又通人情。”参与此次执法的规划中队执法人员何星深有感触地说。何星介绍,不管怎样,对违建必须说“不”,必须依法帮拆,甚至强制拆除。
截至目前,罗田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今年共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1起,拆除违法建筑19处,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035平方米。
(山水华庭违章建筑将被拆除)
遏制增量:源头治理,立体联动“筑防线”
在消化存量的同时,罗田县更加注重遏制新增违建,通过源头治理构筑起一道立体防线。
社区宣传营造氛围。各社区通过业主微信群、宣传栏、小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违法建设的危害和法律法规,公布举报电话。
严格落实监控报告责任。县城管执法局与全县物业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物业公司的发现、劝阻和报告责任。“我们要求保安在日常巡逻中重点关注装修户,发现违建苗头立即制止并上报。”某小区物业经理王先生表示。
城管常态巡查不留死角。执法队员分片区每天进行巡查,并使用无人机每周航拍比对。“科技手段让新增违建无处藏身。”执法队员指着无人机显示屏说,“哪怕是楼顶加建一层砖,我们都能通过影像对比及时发现。”
8月25日,方木山居物业管家潘秀发现有业主正准备在一楼公共区域建设“私人空间”,立即向执法大队报告,违建行为很快被制止。潘秀介绍,2024年至今,他们与执法部门联动已成功制止5起违建。
“这套立体联动机制经历了实战检验。”金立书说,从发现到处置,整个过程快速高效,成功将违建遏制在萌芽状态,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全力做到小区违建零增长。
(物业与执法联动,方木山居违建被及时拆除)
长效治理:多方聚力,巩固成果“防反弹”
拆违难,防止反弹更难。罗田县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违建治理成果得以巩固。
制度保障。该县正在制定《罗田县小区违法建设治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违建当事人纳入诚信体系,违建行为与银行贷款、子女入学等挂钩。
群众参与。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和微信举报平台,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现在居民们都是我们的‘眼睛’,违建一露头就能被发现。”何星说。
坚决对违章建筑说“不”
多方共治。建立由城管、社区、物业、业主代表组成的多方协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违建治理中的难题。“过去是城管单打独斗,现在是多方合力共治。”金立书说。
随着一处处违建被拆除,罗田县各小区的空间变得通透整洁,曾经被侵占的公共空间回归了全体业主。
(物业小区代表送锦旗)
“违法建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回潮反弹。”罗田县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丰振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小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环境更加美好,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来源:遗爱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