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青山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加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持续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青山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加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持续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01
畅通申请渠道
让企业维权“少跑腿、更便捷”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矩阵,帮助企业明晰权益边界与法律风险,从根源上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政企矛盾。
线上精准推送,依托“剧懂法律”“律师来了”等广播节目,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核心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关切的信用修复、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用工风险防控等热点问题,开展深度解读与案例剖析。
线下“一对一”问诊,组建由专业律师、法律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法律服务。针对企业面临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点,现场“把脉开方”,提供定制化改进建议。
此外,在市民大厅和各司法所设立11个行政复议代办点,企业可就近选择代办点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在“家门口”就能便捷申请行政复议。
02
提升监督效能
为企业合法权益“筑屏障、强保障”
个案监督方面,将行政执法监督重点对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针对执法程序不规范、乱罚款、滥用行政强制权等损害企业权益的突出问题,加大个案审查力度。依法纠正违法和不当涉企行政行为,有效倒逼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类案规范方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思路,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共性执法问题,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督促相关行政机关限期整改执法问题,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行”,将行政复议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治理效能。
03
优化案件办理流程
让涉企复议“提效率、重实效”
落实“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机制,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涉企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快速审理,大幅压缩审理期限,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对重大、复杂涉企案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搭建企业与行政机关“面对面”沟通的桥梁,保障企业充分表达诉求。
同时,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行政复议工作,把调解和解贯穿涉企案件办理全过程,秉持“能调则调、应调尽调”原则,积极引导企业与行政机关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既解决行政争议“症结”,又化解政企之间的“心结”。
来源:包头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