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让“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这块金色名片更加耀眼‖莫兴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09:01 1

摘要:攀枝花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厚重的三线文化,赋予攀枝花独特的气质。近年来攀枝花持续发力,深度挖掘“三线文化”,讲好“三线故事”,打造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为代表的全国独树一帜的三线文化品牌,并使其成为攀枝花一张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

让“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这块金色名片更加耀眼

莫兴伟

攀枝花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厚重的三线文化,赋予攀枝花独特的气质。近年来攀枝花持续发力,深度挖掘“三线文化”,讲好“三线故事”,打造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为代表的全国独树一帜的三线文化品牌,并使其成为攀枝花一张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

一、主动作为,抢建“国字号”三线建设博物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给攀枝花镌刻上火红的时代烙印,留下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产。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5年3月3日建成对外开放。2016年4月11日,博物馆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正式冠名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59亩,建设总面积24023平方米,室内外展陈面积9000余平方米。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由宋平亲笔题写馆名,整个展陈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站在全国的视角和高度,放眼全国三线建设的13个省区,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目前已收集60余位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三线建设指导的图片资料及文物、中央和全国13个省区各类三线建设文物2.6万件(套),图片3万余张。

博物馆的建成是攀枝花市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在全省博物馆行业乃至全国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全、藏品最多、影响最广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对于促进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传承弘扬三线精神、打造三线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已成为攀枝花市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二、勇于担当,不断擦亮三线文化金色名片

三线文化是攀枝花的根,三线企业是攀枝花的本,三线精神是攀枝花的魂。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三线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凝聚起全市发展前行的不竭动力。

(一)筑牢文化阵地,打造文化高地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自2015年建成开馆以来,始终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博物馆共接待各类观众311万余人次,其中接待国家和省部级领导200余人次。深入学校、部队、社区、机关开展三线文化讲座、专题展览、研学实践等各类主题活动219场次,其中重大主题和特色活动均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2019年3月,博物馆作为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发起单位之一,被选为副理事长单位。2020年12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直接跨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6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成功创建为攀枝花市首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纳入中央免开资金补助范围。截至目前,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获评国家、省级、市级荣誉70余项,得到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者的充分肯定,引起社会各界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与认知,三线文化品牌阵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深耕品牌创建,提升文化效应

作为三线精神传承的主阵地,博物馆在研究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三线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了社会各界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及精神内涵的研究。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以下简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命名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获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单位”称号,并被评为先进单位。成功创办《三线春秋》杂志,现已刊印19期,面向全国发放3.5万余册,影响广泛。先后参与组织召开6次全国性三线精神研讨会和座谈会,积极协助做好各类三线题材电影、电视剧、话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创造和拍摄工作,为三线精神上升为国家精神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018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指出:要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首次将三线精神作为爱国奋斗精神在中央文件明确。同年10月,中央宣传部《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主题宣传报道方案》中明确将三线精神内容确定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三)创新总分馆体系建设,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8年12月,《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攀枝花市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3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第一批分馆授牌仪式举行,市级主要领导为第一批分馆授牌。目前已建成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为总馆、31家市内外场馆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总分馆体系建设,有效整合了全市文博资源,更好展示了攀枝花独具特色的“三线文化”和“英雄攀枝花”城市形象,实现了文化共享和跨区域发展。

目前,攀枝花市纪检监察学院、攀枝花三线建设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博物馆总分馆体系的资源优势,优化区域线路,分主题和点位进行教学基地打造,面向全

国开展现场主题教学和干部培训,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总分馆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特色与亮点。

(四)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共促精神共富

一是加深对外交流。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已与上海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攀枝花学院等相关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收集整理、文化课题研究。二是加强文创研发。引进“老三线”等文创企业,推出50余款文创产品亮相“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利用电视剧《火红年华》央视热播的契机,在北京等地开展三线主题文创产品宣传推介,深化拓展市场影响。成功推出三线文创IP形象——钒钛精灵,在欢乐阳光节、康养论坛等重大活动上亮相,广受好评;钛制“攀刀”等产品受市场追捧,带动三线文创企业发展10家,实现创收2000万余元,成功探索出一条三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博物馆LOGO成功在国家版权局登记并拥有自主版权,博物馆文创事业长远发展获得重要保障。三是加大宣教力度。2023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全省讲解、研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实现了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荣誉零的突破;与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共同承办《复兴文库》走进图书馆专题讲座及三线建设川渝篇巡讲活动,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评为2023天府书展优秀活动项目。2024年1月初,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宣讲团队首次面向全国观众在国家图书馆进行《复兴文库》专题巡讲,得到现场领导和读者们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博物馆良好风采,获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

三、弘扬三线精神,全力推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虽然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目前还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学术研究还需持续深入、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但是,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们有信心把博物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努力把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全国“三线建设资源库”“三线精神传承地”和“三线建设者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一)深入开展文化研究,打造国家级“三线文化”品牌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和“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作用,利用“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秘书处”落户攀枝花的良好契机,加强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深

度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深入打造“三线文化品牌”;二是深入推进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三线建设博物馆联盟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联动、创新发展,打造区域文化高地。

(二)挖掘三线文化内涵,加大文创研发力度

在坚持做好文物征集的基础上,与专业文创产品研发团队及相关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并依托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攀枝花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水平,形成三线文化IP,扩大三线文化影响力。

(三)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全力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

一是持续推动完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展陈提升项目,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打造集藏品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博物馆,充分服务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为博物馆的建设注入科技新活力。二是努力打造“金牌宣讲团队”,积极创建馆校合作机制,持续加强主题研学,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精神。三是全面提升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全力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城市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新地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接下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加强“硬”支撑和提升“软”实力方面细研究、下实功、强推动、促发展,继续弘扬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讲好攀枝花故事,努力打造国家级“三线文化”品牌,以争的勇气、闯的魄力、快的行动、拼的劲头再创攀枝花“火红年华”,彰显“暖暖的花城”独特魅力。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