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降至60万元以内;网友:“说明还有下降空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7:47 1

摘要:招商银行发布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揭示,该行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581,000元人民币,相较于前一年度——2023年的604,000元,下降了3.8个百分点;与2022年的625,000元相比,则呈现出更为显著的7.0%的累计降幅。

“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降至60万元以内”冲上热搜!


失业君小编 | 文
Tima Miroshnichenko | 图

招商银行发布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揭示,该行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581,000元人民币,相较于前一年度——2023年的604,000元,下降了3.8个百分点;与2022年的625,000元相比,则呈现出更为显著的7.0%的累计降幅。

尽管这一薪酬水平在业内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但招商银行员工薪酬的缩减趋势在银行业界内已颇为引人注目。以2023年数据为例,六大国有银行中薪酬榜首的交通银行,其员工平均薪酬为435,500元,而招商银行在2024年的薪酬水平仍高出交通银行约33个百分点。进一步从两年变化来看,招商银行员工平均薪酬减少了大约44,000元,这一数额相当于一般银行员工一年的绩效奖金,从而凸显出其降薪措施的力度之大。

招商银行近期实施的薪酬调整策略,其背后紧密关联着该行的经营业绩动态。步入2024年,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遭遇了0.48%的同比下滑,然而,其净利润却在逆境中实现了1.22%的正增长,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成本的有效压缩。具体而言,员工费用减少了3.21%,业务及管理费用整体缩减了3.73%,其中,员工费用的削减单独就为利润增长贡献了高达22.6亿元的助力。深入分析其业务构成,我们可以看到:

❶零售业务面临挑战:招商银行,被誉为“零售之王”,其零售金融业务在税前利润方面遭遇了9.56%的同比缩减。特别是财富管理收入,如代理保险收入,更是经历了大幅下挫,近乎减半。这一严峻形势迫使招商银行通过调整员工薪酬结构,以平衡成本控制。

❷对公业务的积极扩张:与此同时,招商银行的对公业务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税前利润同比飙升20.48%。然而,这一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需要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同时,也要求在传统人力成本上进行优化调整,以腾出更多的资源空间。

❸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此外,招商银行还面临着净利息收益率收窄的挑战,该指标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至1.98%。尽管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但这一增长并未能完全抵消收益率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招商银行员工的薪酬有所下调,其2024年人均58.1万元的薪酬水平依然大幅度超越了国有大型银行的相应标准。以2023年的数据作为参照,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人均薪酬分别约为43.55万元、35.78万元和34万元,而招商银行在2024年的薪酬水平仍然比交通银行高出3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薪酬差距已经从2022年的45%逐渐缩小至2024年的33%,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整个银行业薪酬结构正在经历调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股份制银行范畴内,尽管中信银行2024年的人均薪酬约为50万元(具体数据未完全公开),但招商银行仍然保持领先地位,不过其优势相较于过去已经有所减弱。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当前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显著的结构性调整,其标志之一便是裁员与薪酬的普遍下调——

在缩编与加速科技转型的背景下,四大国有银行在2025年春季的招聘规模显著缩减。例如,工商银行计划招聘的人数仅为2024年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科技类岗位的需求却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农业银行总行科技岗位的比例甚至高达65%,这无疑凸显了银行业对于科技转型的迫切需求。

在薪酬方面,普遍下降的趋势同样明显。除了招商银行之外,多家银行都在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调整员工福利等方式,间接地降低员工的薪酬水平。部分银行更是采取了降低固定薪资比例、增加绩效浮动部分的策略,以此来更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

此外,从成本收入比的角度来看,招商银行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优化成果,其成本收入比降至31.9%,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与其他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约为35%)相比,招商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然而,这也意味着招商银行员工的人均产出压力在不断增加,对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薪酬下调的风潮中,银行从业者们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体现,其中“薪酬倒挂”现象成为了热议话题——新入职员工的起薪被削减,而管理层的薪酬降幅则相对较小。以招商银行为例,尽管该行在2024年增加了672名员工,但其总薪酬却减少了22.6亿元,这意味着人均成本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岗位的薪酬仍在持续增长,而传统岗位如柜员、客户经理的薪资则面临缩减,这种趋势加剧了银行内部的收入分化。

与此同时,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部门由于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即便在资产管理规模(AUM)增长12.05%、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13.61%的背景下,这些部门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收入潜力。

综上所述,招商银行的薪酬调整不仅反映了企业个体的经营策略,更是银行业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一个缩影。展望未来,随着息差压力持续存在、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加剧,银行需要在控制成本与留住核心人才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招商银行提出的“做强重资本业务、做优轻资本业务”战略,或许能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但在此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降薪—人才流失—业务萎缩”这一恶性循环,仍是银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于从业者而言,积极适应科技变革、提升自身技能,并转向高附加值业务领域,将是应对行业变革、保持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网友热议

@覌秦不予真菌子(IP京):
听起来还有空间。

@金玉葭予996(IP浙):

银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券商。看似一线券商人均收入降到60-70万,其实营业部一线员工一年也就10多万。甚至部分亏损或者微利的营业部负责人一年也就20左右。这些在职级上都算要在监G报备的管理层了。

@Callennnn(IP苏):

银行人均薪酬包括:应发到个人的(含税和个人交纳五险一金),单位交纳的五险一金,福利费,教育培训经费,劳保经费,工会经费等等。其他应发到人的大约只有50—60%!所以,银行人均薪酬根本就没有那么高。

@cwd918路漫车(IP沪):

人均还不如中位数,被平均的人占了80%,这数字没有任何意义。

@得keai(IP浙):
行长一年百多万,前线的柜员一年十万不到,一平均下……嗯,的确很平均。

@莫德斯悦儿1998(IP粤):

底层员工和高管的倍差,少说二十。

最后一条,
也有可能不止!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