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肺部影像5种关键征象(实变/磨玻璃/结节/线影/网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02:38 1

摘要: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的影像形态。累及范围可为肺叶、肺段、小叶或腺泡。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肺出血、肺水肿、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等。肺泡内的填充物可经过肺泡孔向邻近肺泡蔓延,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分界,

01 肺实变

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的影像形态。累及范围可为肺叶、肺段、小叶或腺泡。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肺出血、肺水肿、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等。肺泡内的填充物可经过肺泡孔向邻近肺泡蔓延,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分界,呈逐渐移行改变。

【影像表现】

1.X线表现边界不清或边缘毛糙的密度增高影。

2.CT表现

( 1)形态、大小不一的均匀致密影,可为腺泡结节影、边缘模糊的斑片影、肺段或肺叶分布的均匀致密影、蝶翼状分布的大片影,其中支气管血管束因被湮没而不能显示。

( 2)实变的肺组织密度均匀,边界多不清楚,累及叶间裂时可清晰显示叶间裂。

( 3)小范围的肺实变密度通常较均匀,大范围的肺实变内常见空气支气管征。

( 4 )可跨肺段分布。

( 5 )不伴有肺体积的缩小。

【病例患者,女,57 岁,发热、咳嗽、乏力,伴活动后气(图1)。

图1A. 肺窗示右肺下叶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箭头),边缘模糊,局部肺体积无变化;B. 纵隔窗示实变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箭头)

【知识拓展肺实变与肺不张都可以表现为肺密度均匀增高,但肺实变通常不伴有肺容积的缩小,在影像学上没有邻近结构向病变方向的明显移位,气管血管束形态、走行是否自然是肺实变与肺不张相鉴别的关键点。

02 磨玻璃密度影

出现磨玻璃影的原因可能为渗出液、漏出液、脂质蛋白、血液或肿瘤等填充肺泡。

【影像表现】薄层CT肺窗上表现为片状、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未被掩盖。纵隔窗上,病灶往往不能显示或仅能显示磨玻璃影病灶内的实性成分,可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呈叶、段、全小叶型或小叶中心型分布,边界清晰或模糊。

【病例患者,女,41 岁,发热、咳嗽3 天(图2)。

图2右肺下叶见片状磨玻璃影(箭头)

【知识拓展】

1. 有急性症状、肺内发现磨玻璃影病灶的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包括:①感染,尤其是非特异性感染,如病毒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PJP)和不典型细菌感染(如军团菌感染、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②肺水肿;③急性肺损伤;④肺出血;⑤误吸;⑥其他病因包括过敏性肺炎的急性期和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2. 磨玻璃影伴持续性症状可能的病因包括过敏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滤泡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结节病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等。

03 结节及肿块

肺结节是指平均直径≤30mm、类圆形、密度增高的病灶,可单发或多发。直径<6mm的结节称为微结节。直径>30mm的结节称为肿块。

【影像表现】

( 1 )肺内球形高密度或稍高密度病灶。

( 2)形态不一,可呈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分叶状。边缘光滑或不光滑,可见不规则毛刺或棘状突起。

( 3)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含有更低密度坏死影,或含有脂肪、钙化等,对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 4 )大小从数毫米至3cm以上,肿块或结节的体积及动态变化情况对病灶的良恶性判定均有意义。

( 5 )病灶周围伴或不伴其他小病灶(卫星灶)。

【病例】

病例一患者,男,77 岁,咳嗽、胸痛1 月余。图3A示右肺下叶胸膜下结节,边缘可见少许毛刺。

病例二患者,男,86 岁,发热伴腹泻、咳嗽2 天。图3B示左肺上叶肿块,边缘可见多发毛刺,邻近胸膜牵拉。

图3 A. 肺结节; B. 肺肿块

【知识拓展】

1. 根据密度不同分类将结节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图4)。

图4不同结节的影像表现

A.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B. 混合密度结节; C. 实性结节

2. 弥漫性肺结节的分布

( 1)淋巴管分布:邻近胸廓和叶间胸膜表面的结节。病变有继发融合、纤维化的趋势。常见于累及淋巴组织的疾病: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肺尘埃沉着病、淋巴组织增生病、淀粉样变性疾病。

( 2)随机分布:此分布与次级肺小叶没有明显的关系,在小叶中心可见,同时又与小叶间隔和脏胸膜相连。通常为血源性病变。常见疾病:血源性转移瘤、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性真菌感染。

( 3)小叶中心分布:结节主要位于次级肺小叶中心区域。主要见于累及小叶中心的细支气管、动脉和淋巴管的疾病,疾病谱广泛,但小呼吸道病变是小叶中心性结节的最常见原因。

04 线影及网格影

线影及网格影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癌性淋巴管炎、肺尘埃沉着病及间质性肺水肿等。病理改变主要为渗出或漏出、炎症细胞或肿瘤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或肉芽组织增生等。

【影像表现】

线影是指小叶间隔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即克氏线,在肺野内呈异常线状阴影。线影主要分为三类,即A线、B线及C线。①A线表现为指向肺门的较为平直的致密线影,呈水平走行,长度为2 ~4cm,宽度为0.5~1mm,多见于上肺野;②B线是克氏线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较短且不分叉的致密线影,长不超过2cm,宽不超过1mm,多见于两下肺野外带,与胸膜平行;③C线少见,表现为细小的线状影,可沿任何方向走行,相互交织呈网状影,多见于下肺野。

网格影由线状、条状或带状阴影交织而成。①小叶间隔增厚:HRCT表现为垂直于胸膜面的长约1cm、厚1 ~2mm的细线影,相邻的细线可形成多边形,常见于间质性肺水肿、癌性淋巴管炎等; ②小叶内间隔增厚:HRCT表现为小叶内不规则细网线影,网线相互间隔 1mm,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呈细小网格状改变,多见于两肺基底部的外周区域,常见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肺部浸润等;③小叶中心增粗:HRCT表现为小叶内核的数量增多和直径增粗,且外缘有细长毛刺样影,常见于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等。

病例:患者,女,54 岁,反复咳嗽1 个月(图5)。

图5条索状影及网格影

A. 横断位; B. 冠状位; C. 矢状位。示双肺胸膜下多发条索状影及网格影(箭头)

本文内容摘引自“影像诊断快速入门丛书”之《胸部影像诊断》

主编李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李小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本书系“影像诊断快速入门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从胸部影像检查技术入手,详细介绍了胸部X线、CT、MRI 等常用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随后,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与丰富的图像,系统阐述了胸部正常解剖结构、常见征象识别,以及先天畸形、感染、肺气肿、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囊性病变、肿瘤、肺血液循环障碍、间质性肺疾病、气道病变、纵隔病变、胸壁及胸膜病变、膈肌病变等胸部疾病的影像表现与诊断思路。

此外,本书还对胸部疾病人工智能诊断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读者提供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前沿视野。本书图文并茂、实践性强,可供广大影像科医师、呼吸科医师、心胸外科医师及相关专业的医学生阅读。

✔影像诊断入门工具书,口袋本设计,小巧便携,高度适配临床快节奏工作场景。

✔专注影像诊断核心技能培养,系统剖析八大临床领域的影像特征与鉴别要点。

✔以临床病例为导向,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图文并茂地展示疾病影像学表现。

✔内容紧凑、语言精炼,条目化结构便于快速查找和应用,适合影像科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及相关学科临床医生使用。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来源:温沐健康科技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