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吉飞教你看配料表,松哥说配料表也有猫腻,零添加玩的是概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2:39 1

摘要:对那些道德沦丧且贪婪成性的黑商家来说,315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每年315之后,被曝光的产品无一列外地遭到广大消费者的全面抵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黑商家,或遭重罚,或被吊销执照,或破产倒闭,退出食品行业!

对那些道德沦丧且贪婪成性的黑商家来说,315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每年315之后,被曝光的产品无一列外地遭到广大消费者的全面抵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黑商家,或遭重罚,或被吊销执照,或破产倒闭,退出食品行业!

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商家,似乎记性都不太好,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痛,315阵风过后,他们换个马甲,便又卷土重来。所以每年315,总有那么一批黑商家黑产品上榜,而且每个被曝光产品背后的黑幕都让人触目惊心!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瘦肉精到老坛酸菜;从隐私信息贩卖到二次卫生用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此伏彼起,前仆后继,叫人防不胜防!

但315每年只有一个,尽管打击效果相当给力,毕竟这315是媒体在干职能部门的活,媒体手中无权,爆料全靠“卧底”,不仅打击面有限,而且“卧底”风险太大。所以,单单指望315来守护全民食品安全,那显然不现实。因此,在315之外的364天,老百姓只能靠自己“慧眼识珠”!

所谓时势造英雄,近些年,线上线下出现了很多“职业打假人”和“食品安全知识博主”,他们用视频揭露黑心商家黑心产品,用直播教授老百姓如何避坑,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鉴别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在推动食品安全健康发展的同时,收获了老百姓的信任,成为网络红人。

辛吉飞大家都不陌生,“科技与狠活”这个颇为形象的网络热词就是他发明的,他用视频和直播的形式教会了大家怎么读“配料表”,如何避开“科技与狠活”。老百姓从他的直播和视频中知道了许多藏在香鲜味美的食品背后不为人知的“黑科技”。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超市的货架上,冒出了许多号称“零添加”的食品。

看着货架上配料表很干净的食品,老百姓从内心感谢辛吉飞的付出,以为从此就可以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了,但黑心商家的“对策”,比老百姓的觉醒要快得多。老百姓购买商品之前要看配料表,黑心商家就在配料表上做文章。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松哥打虎”与某品铺子之间的“配料表”之争。

“松哥打虎”发现,某品铺子的红薯粉里没红薯,报相关部门检测发现,其产品“配料表”是干净的,红薯粉里没红薯却是不争的事实。“松哥打虎”因此与某品铺子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后结果怎么样,不得而知。

今年315之后,某机构送检了包括海天、千禾、金龙鱼在内的13款所谓“0添加”酱油,结果其中12款酱油检出镉、7款酱油检出砷。

不过,从检测报告中的镉和总砷含量来看,13款送检酱油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GB2762-2022,酱油中镉的最高限量为0.5mg/kg)属于合格产品。

而这次事件引发网友热议的不是酱油中的重金属含量,而是“0添加”!

号称“零添加”的13款酱油中含镉,7款含砷,酱油中连这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都含有了,还妄谈什么“零添加”?最让网友愤怒的是,“某某0”是商标,与“零添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不是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么?

虽然事后某某企业的回应有理有据,但用“0”做酱油商标难免有碰瓷“零添加”的嫌疑。

某位学食品专业的博主在其视频中表示,“零添加”玩的就是个概念,他承认,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做到“零添加”,但他只保证他们生产出来的成品“零添加”,原材料是否有“添加”,他们不知道,也不过问。

比如奶粉生产企业,他可以保证他们在生产奶粉成品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但奶源是否添加,他不知道,也不过问,奶粉生产厂家在收购原奶时只对原奶中的氮含量有要求。当年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用的是凯氏定蛋法,就是通过测量氮元素的含量来推断蛋白质的含量,所以就只对原奶里的氮元素含量有要求,至于如何使氮元素的含量达标,那是奶农的事,奶粉厂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再比如“无蔗糖”食品,厂家玩的就是个噱头。任何一种食品,有甜味却不含蔗糖,那甜味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添加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甜味剂,而相对于蔗糖,添加甜味剂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任何一款甜味剂的甜度,都是蔗糖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一桶水里加500克蔗糖,可能感觉不到甜,但加10克糖精下去,一定甜到你满意。蔗糖是用甘蔗榨出来天然绿色食品,各种甜味剂都是化工厂合成的,哪个更健康,自己去脑补。

所以,“零添加”和“无蔗糖”其实都是黑心厂家玩的坑爹的套路。

来源:宋佩琪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