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团施压中国未果!中方推出全新法案,美国的梦该醒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0:18 1

摘要:曾经特朗普派出访华团气势汹汹地来对中国极限施压,本以为能大获全胜,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你能想象吗?

曾经特朗普派出访华团气势汹汹地来对中国极限施压,本以为能大获全胜,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又为何在打压中国的路上屡屡受挫?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特朗普执政那会,以为派出访华团就能让中国乖乖听话。

2017年11月,由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领衔的访华团带着一份“狮子大开口”的清单:要求中国在90天内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逆差,并单方面要求中国开放金融、汽车、农业等关键市场。

美方甚至威胁称,若中方不配合,将对5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可他们没想到,中国代表当场就甩出一组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仅占GDP的1.8%,远低于美国渲染的“失衡程度”

谈判桌上,中方提出扩大自美进口农产品和能源,但坚决拒绝强制性采购指标。

最终,这场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经贸谈判”的会议,连联合声明都未能发布,美方代表团空手而归。

这像极了一个恶霸上门勒索,结果发现对方家里早装上了防弹门。

美国见施压不成,直接掀桌子发动贸易战。

2018年7月6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三个月内将征税范围扩大到2500亿美元,涵盖半导体、机械设备和日用消费品。

更阴损的是,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切断其与美国供应商联系——仅高通断供就导致华为手机2020年海外销量暴跌40%。

但中国反手就祭出“倚天剑”。

2021年6月,《反外国制裁法》横空出世,首批制裁名单直指美国军工复合体: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被冻结在华资产,波音公司痛失价值370亿美元的737 MAX订单。

更让美国肉疼的是,中国稀土集团成立后,2022年对美稀土出口量骤降70%,直接卡住F-35战斗机的生产命脉。

这套组合拳,打得美国企业协会公开喊话白宫:“制裁中国等于制裁自己!”

特朗普政府的围堵堪称“立体化作战”。

贸易领域,美国联合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导致2018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欧洲暴跌31%。

科技领域,不仅切断华为芯片供应,还施压台积电断供中芯国际,致使后者14纳米工艺量产推迟两年。

地缘层面,2020年美军在南海开展“航行自由”行动达7次,创历史新高,甚至将“里根号”航母开进台湾海峡。

最狠毒的是金融绞杀。

美国证监会要求中概股提交审计底稿,导致阿里巴巴等156家企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市值蒸发超2万亿美元。

但中国转身就推出科创板,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额达2300亿元,硬科技企业占比超80%

这套围堵拳打在棉花上,反倒让美国纳斯达克流失了24%的亚洲上市资源。

美国疯狂打压的背后,是三个注定失败的逻辑漏洞。

第一,中国经济自带“减震器”

当美国关税战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2.3%时,国内消费市场却逆势增长——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相当于德国+日本的总和。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案例最具说服力:即便面临美国施压,特斯拉仍将全球45%产能放在中国,仅2023年就在华卖出64万辆电动车

第二,科技突围打破“卡脖子”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反而催生了“去美化”产业链:长江存储实现232层3D NAND闪存量产,麒麟9000S芯片搭载自研架构,Mate 60系列手机国产化率超90%。

更让美国胆寒的是,中国5G专利占比达38.9%,远超美国的14.2%,华为已拿下全球30%的5G基站订单

第三,“朋友圈”碾压“小圈子”

当美国强推“芯片四方联盟”时,中国与140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老铁路通车首年货运量超200万吨,雅万高铁让印尼进入高铁时代。

反观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13个参与国对华贸易额反而增长11.7%。

这种经济引力,让《华尔街日报》哀叹:“孤立中国比登天还难”。

美国的霸权美梦该醒醒了。

从RCEP落地到金砖扩容,从空间站独舞到量子计算领先,中国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当拜登政府还在炒作“脱钩断链”时,特斯拉CEO马斯克、苹果CEO库克排队访华签约——这些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企业家,比政客更懂什么叫“时与势在中国”。

未来的世界规则,注定由自立自强的手笔书写。

来源:老白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