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佛山市中医院肛肠科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肠镜下支架置入序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完成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还充分尊重患者意愿,避免了术后带着肠造口的烦恼。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以微创技术为核心,标志
近日,佛山市中医院肛肠科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肠镜下支架置入序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完成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还充分尊重患者意愿,避免了术后带着肠造口的烦恼。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以微创技术为核心,标志着我院在肠癌合并急危重症救治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74岁的伟叔(化名)因突发剧烈腹痛、呕吐伴排便、排气停止,被紧急送入我院,经肛肠科检查确诊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因指向结肠肿瘤占位。
据该科主任廖信芳介绍,在传统治疗中,急诊手术通常需要切除病变肠段并行临时肠造口。但肠造口不仅需要二次手术还纳,更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和生活质量下降。
患者术前CT影像
面对患者“坚决拒绝肠造口”的诉求,廖信芳带领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邀请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等专家联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充分评估肿瘤位置、肠管扩张及水肿程度后,团队决定先通过肠镜引导下支架置入术解除肠梗阻。我院脾胃病科主任陈锦锋、主任助理韩宇斌凭借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将肠道支架精准释放在狭窄段,仅用30分钟便疏通肠道。伟叔腹胀得到即刻缓解,大量粪水排出。
肠镜下支架置入
术后,肛肠科医护团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提升胶体渗透压,配合利尿剂消除肠壁水肿,为后续根治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廖信芳表示,这一治疗策略既避免了急诊造瘘的“两难选择”,又将肿瘤切除手术从急诊抢救转为限期手术,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患者术后CT影像
经过近2周的精细化治疗,伟叔的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肠管水肿消退。廖信芳及其团队迅速抓住手术窗口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完整切除病灶并取出支架。借助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患者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第3天恢复流质饮食,住院周期较传统模式明显缩短,真正实现“快速康复、体面无痕”的治疗目标。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精神饱满
微创治疗体系的四大优势
1 急症缓治
支架置入为危重患者赢得术前准备时间,将急诊手术转化为限期手术;
2 身心共护
避免造瘘带来的生理功能改变和心理负担,保护患者尊严;
3 损伤控制
腹腔镜技术减少创伤应激,加速术后恢复;
4 综合干预
肠内外营养支持及白蛋白联合利尿治疗,在保证营养状态的情况下也让肠道休养消肿,做好手术准备,体现精准医学思维。该案例以多学科协作提升救治效率,借微创技术突破治疗难点,更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流程,真正实现了技术精度与医学温度的统一,充分诠释了佛山市中医院一直以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接下来,医院也将继续推进微创技术与快速康复体系的深度融合,让更多患者在获得生理治愈的同时,感受医学的人文之光。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