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省首批、济南市唯一的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市中区扎实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集聚区域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打造“合育人·向未来”全环境立德树人改革品牌,努力探索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经验样本。
作为全省首批、济南市唯一的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市中区扎实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集聚区域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打造“合育人·向未来”全环境立德树人改革品牌,努力探索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经验样本。
一、坚持分阶蓄力,推进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市中区反复论证,调查研判,确定了推进教联体建设“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即区域统筹,总结梳理实验区建设的实践经验,盘活优质资源,为教联体建设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项目引领,打造学校教联体建设的示范样板;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90所中小学全面完成教联体建设,形成“一校一品”的协同育人良好生态。
二、强化“一主体”,发挥学校育人的使命担当
为了破解教联体建设过程中家校社三方权责不明晰,资源整合不足以及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家校社德育研究项目组先行先试,群策群力,联合市中区七贤街道礼贤社区,打造了泉欣小学“教联体”建设的实践样板,供全区学习借鉴。
借助共建单位输送优质资源,市中区检察院为学校建立的“树墩墩倾诉小屋”成了学生倾诉心里话的私密空间,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可以直接监测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学校品牌活动为纽带,聚合社会资源,打造的“社区微马”“圆桌议事厅”等“社区品牌”;联合街道办事处推动“双负责”管理机制,丰富学生的体验岗位;依托学校课程,拓展资源,联接科协、高校等研究资源,联接文旅、文化等相关部门,不断丰富全环境育人资源圈,实现学科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教育的相辅相成。
在推进教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主动发挥主导和专业指导优势,聚合教育资源,贯通链接路径,丰富育人载体,形成育人合力,实现了教联体建设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总目标。
三、落实“五联动”,打造市中教联体建设的新样态
1.“联”部门,打造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市中区出台《关于创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实施意见》,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区23个部门、17个街道办事处与中小学幼儿园深度协同,坚持以“统筹推进、各方联动、聚智聚能、同心同行”为基调,全力推进市中区家校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2.“联”空间,扩大学生“成长圈”。
市中区积极链接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域,设立105所社区家长学校、10处博物馆研学基地、25处中小学社会实践暨传统文化体验基地、79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共同打造心理安全教育等实践基地,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网络平台,协同开展实践活动1000余场。先后联手区委宣传部及相关办事处,深挖乡村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79处,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联手文旅局建设中小学传统文化体验基地25处,研发20余项专属配套课程,让孩子们走进老商埠了解城市发展脉络,培植家国情怀;联手区科协以“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为基地,打造17个系列科普课程,让学生走近科技前沿,领略科创之美;联手区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共建区法制教育基地,为学校选聘法治副校长86名。
3.“联”人员,拓展协同育人“朋友圈”
市中区的教联体不是核心学校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优质资源共享,互相补齐短板。经过街道办事、部门、学校推荐,评选了100位“教育合伙人”,其中不乏社区书记、“五老”志愿者、科研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公益组织负责人、各类场馆负责人等。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伙人”共同发力,促进区域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今年70多岁的王速成,是一名光荣在党50年、当兵22年的老战士。退休后,他积极参与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党建共建志愿者服务,担任了舜华社区志愿者团团长,并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走进学校开展志愿宣讲等活动,成为备受学生追捧的“速成爷爷”。
4.“联”路径,推进“宜家十三策”
市中凝聚各方育人力量,以“宜家十三策”为推进措施,发挥家庭育人第一课堂、学校育人主阵地和社会育人融通网的三维作用,精心实施了13条创新举措。在“宜家十三策”的引领下,市中区面向社会先后发布了社区资源地图和乐享童年游戏100例、和谐陪伴亲子100例、德育目标微课100例,劳动清单100项等“十个100”全环境立德树人典型案例,促进区域形成全领域、全时空、全方位“三全”育人新格局。
5.“联”家庭,落实“1236”工程
聚焦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区域实际,推进“1236”工程。一“堂”,依托市中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在山东书城持续开展“教育·家”大讲堂活动,引导家长自我成长;二“坊”,发挥省、市各级家庭教育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成立两个跨集团的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坊,不断创新课程形式,助力家庭教育,推动片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发展;三“队”,继续发挥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团队、中心教研组、志愿服务队作用,保障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师资队伍;“六”课程,以济南市家庭教育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和市中区家庭教育“一师一优课”评选为契机,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涵盖家庭建设、家庭美德、家庭关系、身心健康、学习指导、普法宣传等六大领域的家长课程群。
截至目前,“教育·家”大讲堂开展讲座3000余场,参与家长超过80万人次;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万小时;开展家庭教育公益直播10期,观看总量超过40万人次。《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光明日报》等多家核心媒体先后报道市中区“教育·家”大讲堂这一家校共育品牌。
下一步,济南市市中区将持续开拓聚合之“门”,坚守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初心与目标,重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关系,携手打好“1+5”组合拳,共筑“合育人”教联体。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济南市市中区。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来源:勇帅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