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节交替,红瘦绿肥,初夏就像一位羞涩的使者,悄然踏上尘世的舞台。春的繁华尚未完全褪去,夏的热烈已隐隐涌动。阳光不再显得温柔,而是增添了几分炽热,轻拂的微风中,夹杂着新麦的清香,还有花朵半凋时的芬芳。
四节交替,红瘦绿肥,初夏就像一位羞涩的使者,悄然踏上尘世的舞台。春的繁华尚未完全褪去,夏的热烈已隐隐涌动。阳光不再显得温柔,而是增添了几分炽热,轻拂的微风中,夹杂着新麦的清香,还有花朵半凋时的芬芳。
枝头的树叶愈发葱茏,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一次蜕变。在这样一个绿树成荫的时节,一位才子触动心怀,挥笔写下一首传世诗篇,也将富有时代特点的印记,融入到对初夏的感悟之中。下面一起欣赏:
初夏书感
南宋 · 陆游
春与人俱老,花随梦已空。
游蜂黏落蕊,轻燕接飞虫。
桑悴知蚕起,牲肥赛麦丰。
为农当自力,相戒勿匆匆。
丢失了北方领土之后,南宋小朝廷不得不蜷缩于半壁江山,动荡不安的局势,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陆游一辈子都盼望着收复失地,可是直到人生暮年,他的愿望依然无法实现。
春末夏初时,大病初愈的诗人外出散步,看见郊野上一派葱郁的景象,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放翁把自己的感慨和思考,都藏在了对日常景色和农事的描写中。
“春与人俱老,花随梦已空”,起首两句就能感觉到作者满心的失落。春天静静地消逝,就像他慢慢地变老,曾经开得极其绚烂的花儿,忽然间就消失殆尽,就像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全都落空了。
陆游一直希望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妥协,他的梦想就这样一次次地碎了一地。作者通过描绘花和梦的消逝,蕴含了壮志难酬的郁闷,也让后人真切地体会到放翁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游蜂黏落蕊,轻燕接飞虫”,颔联的气氛一下子从郁闷转为活泼。蜜蜂在花丛里钻来钻去,身上沾满了掉落的花蕊;燕子轻快地飞着,在空中接住那些小飞虫。在诗人的笔下,春天虽然远去,可是初夏时节的小动物却显得活力满满。
游蜂和轻燕忙忙碌碌,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有滋有味,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积极。这和前文的失落心情比起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诗人好像在说,就算日子不如意,梦想也没能实现,但是生命的节奏也不能停,应该学习这些小动物,积极地面对生活。陆游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忽然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让人感觉非常新鲜。
“桑悴知蚕起,牲肥赛麦丰”,这两句又将作者的视线转到了农田。桑叶变得没精打采,原来是由于蚕宝宝开始长大了,正大口大口吃着桑叶。牲畜都长得肥嘟嘟的,农家打算用它们祭祀,祈祷田里的麦子能够大丰收。
陆游观察细致,描写形象,展现出他农业生产的关心,也反映出人们都特别重视农业生产。读者吟诵这两句时,好像亲眼目睹到农民们在地里忙活,并期待着风调雨顺。
最后,陆游仿佛是在叮嘱乡亲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他认为种地这事儿,得靠自己下功夫,一定不能着急忙慌。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应该像农家种地一起,要有耐心和毅力,别灰心,也不要着急,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陆游可能也想借这话告诉南宋的统治者,社稷要复兴,也应像犁田一样,需要稳稳当当,不能想着一下子就成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放翁对社稷命运的担心,以及对天下苍生的格外关爱。
全诗虽然篇幅不长,却显得内容丰富。诗人通过季节的变化,传达了报国无门的伤感;同时又通过描写小动物和农事,让读者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以及他对农家的关心;最后,诗人又告诫人们做事要踏实,更要对未来有信心。
陆游初夏感怀,写下了一首五律,语重心长,令人感触不尽。历经沧桑之后,陆游并未变得消极颓废,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容易激动,他不仅变得非常沉稳,而且还能在生活细微处寻找力量,并将内心的感受传递给世人,令人心生敬佩!
来源:云水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