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晚会为何能“封神”?宋春丽和顶尖团队的“秘密武器”是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9:00 4

摘要:在2025年9月3日那个庄严而深情夜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隆重上演。74岁的宋春丽,这位真正称得上“戏骨”的表演艺术家,用一段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出,震撼了全国观众——真的,看完就觉得,有些演员,一开口就让你忘了她是在表演

在2025年9月3日那个庄严而深情夜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隆重上演。74岁的宋春丽,这位真正称得上“戏骨”的表演艺术家,用一段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出,震撼了全国观众——真的,看完就觉得,有些演员,一开口就让你忘了她是在表演。

她演的是什么?是晚会节目《如你所愿》里一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老妹妹。南京大屠杀时被哥哥以命相护才活下来,如今年迈的她,终于有机会与哥哥来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宋春丽满头银发,手中握着一束象征和平的紫金草,那花的紫色不扎眼,反而透着一股安静的力量,跟她整个人融在一起。没有大哭大喊,没有跌宕剧情,她全凭两声“哥”——第一声是试探,是几十年不敢放下的盼望;第二声是认出了他,积压了一辈子的思念瞬间冲垮了克制,哽咽化作决堤的泪。最绝的是那句“哥,血脉没断”,她边说,手边轻轻摸着身边孩子的头发。就那么一个小动作,看得人鼻子一酸——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根脉未断,这是一个民族的血性与记忆,在她颤抖的指尖悄然传递。

说实话,这种表演真不是靠技巧能堆出来的。它不依赖台词、不靠外在戏剧冲突,纯粹是内心情绪一寸寸推上来,靠眼神、嘴角甚至呼吸的节奏变化,把观众拽进故事里。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概就是这样。你细看她的脸,每道皱纹都像藏着一段往事,她根本不用“演”,她往那一站,就是故事本身。

能达到这种境界,绝不是偶然。她的人生就是一本厚厚的剧本。二十九岁那年,为了不耽误电影《奸细》的拍摄进度,她在极度艰苦的外景地做出一个痛彻心扉的决定:放弃自己的孩子。因为手术条件简陋、术后没能休养,她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这份遗憾,被她悄悄揉进每一个饰演的母亲角色里。所以我们看她演的妈妈、奶奶,总觉得特别真、特别厚——那里面不只有剧本的台词,还有她真实人生里没来得及给出的爱。

这样的阅历,让她塑造的人物总有股别人学不来的生命力。她不需要刻意煽情,一个眼神一次停顿,就足够让人跟着心颤。难怪网友都说:“宋老师两声‘哥’,一声喊回过去,一声唤来未来”、“这才是演员,一秒入境,没一句废话”、“年轻演员真该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级表演”。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贡献“教科书式演技”,早在2023年的《我们的日子》里,她演的那个奶奶,从胸口口袋慢悠悠掏钱给孙子买糖葫芦的一个背影,就把那个年代老一辈的节俭与宠溺勾勒得淋漓尽致——好演员,连背影都是戏。

这场晚会之所以这么打动人,背后是一支顶尖团队。总导演周莉亚和韩真,“舞坛双子星”不是白叫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哪一部不是叫好又叫座?她们最擅长的,就是把厚重历史和文化用美到极致的方式讲给你听。这次晚会从布景到编排,都被夸“史诗级”,一点没夸张。而且整场晚会坚持“演技说话”,刘敏涛、雷佳音、郭京飞、罗晋、吴越……清一色实力派,一个流量明星都没有。结果呢?效果炸裂,被观众称为“内娱一顿实在的精神食粮”。

宋春丽和他们,用一场演出告诉所有人:真正的演员,从来不需要热搜和流量包装。一个好眼神,一句好台词,足以让人记住一辈子。这台晚会也不只是一次演出,它是历史的回响,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告白——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没忘。

来源:鲁媒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