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盛夏,当“苏超”以势不可挡的绿茵旋风点燃城市激情,另一场同样精彩的“赛事”——“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正以艺术芬芳席卷城乡。剧场里的掌声与足球场上的呐喊交织,构成了江苏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个盛夏,当“苏超”以势不可挡的绿茵旋风点燃城市激情,另一场同样精彩的“赛事”——“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正以艺术芬芳席卷城乡。剧场里的掌声与足球场上的呐喊交织,构成了江苏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计划通过813场演出,将文艺精品送至全省95个县(市、区)和718个乡镇。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吴侬软语到楚韵汉风,从昆曲的婉转缠绵到琴书的粗犷激昂,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共同谱写着水韵江苏的千年华章。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系列巡演整合全省优质文化资源,综合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小品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组建动态更新的“文化资源池”,确保每场演出都能给当地观众带去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县区专场演出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戏剧学校、南京市越剧团、江苏省淮剧团、扬州市扬剧研究所5家单位牵头组织实施,通过与演出当地充分沟通交流,按需定制节目单,确保演出“有看头”也“接地气”。
省戏剧学校副校长董红表示:“观众年龄、文化背景差异大,在节目编排上要平衡专业性与通俗性,确保每场都有‘梅花奖’‘白玉兰’获奖名家献演戏曲经典选段,同时融合音乐、舞蹈、杂技等获奖作品,体现艺术性、专业性、可看性。”
巡演非常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凸显。一方面,在节目编排上注重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如8月17日南通通州专场中,海门山歌《请到海门农家游》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欢快的节奏,展现了海门农家的质朴风情。南京浦口专场中原汁原味的浦口民歌《八老鸽子》,以淳朴乡音唱响浦口记忆,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扬州广陵区专场中,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带来的《木偶串烧》展现了扬州杖头木偶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匠心传承。此外在苏州演出时,加入了评弹表演;在徐州演出时,融入了当地的梆子戏元素。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目,增强了观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真正实现了让“艺术走进生活”。
另一方面,巡演每到一处,还会在演出周边设置当地非遗展示区,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当地非遗技艺,如苏绣、宜兴紫砂、扬州漆器、句容石雕等,观众可以现场体验并购买。7月20日江阴专场,现场精心打造了充满江阴风味的文创市集,精妙的江阴非遗缠花、地域特色浓厚的“江来文创”、玲珑雅致的“江博文创·幸福蔬”茶食点心等各类文创悉数亮相。
“巡演+非遗”模式让观众在观戏之余感受江苏多元文化生态,形成“看戏+体验+传播”的立体文化消费场景。连云港市文化馆馆长王珺介绍,连云港专场的“非遗市集”基于文化馆原有的非遗雅集品牌,通过线上预约吸引观众,预约码发出后基本“秒没”。如皋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吴爱兵表示:“如皋专场的‘非遗市集’现场展示展销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个,发放惠民消费券2万元,促进现场消费10万元,当天晚上带动街区人气和消费分别增长78.56%、52.18%。”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创新火花。巡演中,不少节目以兼具传统魅力与现代美学的艺术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如昆山文艺工作者表演的阿卡贝拉《老街上的咖啡屋》,将通俗唱法与评弹音乐相结合,呈现老街人追求新生活、新风尚、新梦想的精神面貌;无锡歌舞剧院舞蹈《提梁东坡》将舞蹈艺术与宜兴传统紫砂文化相融合,展现出一代文豪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乐观与豁达;扬州广陵区专场中惊艳登场的评弹《秋思》,将祁调创新提速搭配唐诗唱词,细腻勾勒出秋日愁绪,赋予了传统曲艺新的生命力。
名家与新秀的交锋,激荡出令人振奋的传承之光。此次巡演既是名家精品展示的舞台,也给了新人崭露头角的机会。镇江句容专场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龚莉莉携手青年演员陈遐思、洪昊主演音乐剧《九九艳阳天》选段,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戏曲联唱环节,陈澄、李奕洁、施夏明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携手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为观众带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片段。在名家与新秀的联动中,我们看到了传承的温度,也感受到了优秀文艺生生不息的力量。
此外,巡演在演出场地的选择上,也不拘泥于室内剧场,而是充分与当地文化特色融合,灵活选用户外场地,让演出更为鲜活、接地气。如南京高淳区专场,将演出场地放在了高淳老街的户外舞台;镇江扬中专场,将演出场地放在了奥体中心的户外广场;徐州云龙湖专场在云龙湖音乐厅下沉广场拉开帷幕;南通如皋专场,选择拾锦里街区作为演出场地。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选择文旅街区作为演出场地,一方面给了演员新鲜感和挑战性;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省级优质的文艺精品,感受到来自全省各地不一样的文化艺术。与此同时,还能为文旅街区带来人气,促进文旅消费旺起来、火起来。
从太湖之滨的水乡戏台到黄海之畔的惠民剧场,从大剧院里的交响乐章到百姓舞台的民歌小调,“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系列巡演让我们看到了多元文艺融合表达的更多可能。高雅与通俗、传统与现代可以共存共赏,也都可以化作寻常巷陌的万家灯火,共同点亮百姓精神生活。
“‘茉莉花开’巡演就是要把好看的戏送到大家身边!以前想看一场专业的演出,大家要么需要走进剧院,要么只能在电视、手机上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梅花奖演员带来的戏曲节目、荷花奖的舞蹈作品等高质量艺术作品。”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说。
老百姓对文艺的渴望不分地域,不分年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系列巡演将省、市、县各级优质文化资源“一站式”送达基层,打破了地域文化资源壁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完戏,还能和街坊邻居聊剧情、聊表演,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文化服务,也让整个江苏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筹备一场覆盖全省的巡演,就像完成一幅巨大的拼图,需要汇聚各地文化资源、集结多方文艺力量。省文旅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贴近百姓口味,省文旅厅前期面向全省各级艺术创作单位广泛征集节目,建立涵盖多个艺术门类的文化资源库,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讨论沟通方式,全方位协调推进整体活动的开展。
巡演跨地域统筹难度大,需要与各地文旅部门、演出场馆建立“一对一”对接机制,提前实地勘察场地,确保设备运输与舞台搭建的灵活性。全省几十个剧团都有自己的演出计划,有的演员档期冲突,有的剧目想上但时间对不上。各家牵头单位就像“中间人”一样,一家一家沟通,反复调整时间表,最终才将各家档期凑到一起。
据了解,为了保障安全,主办方每场演出前都要检查舞台够不够结实,消防通道通不通畅,还安排了医护人员随时待命,遇到下雨天还准备雨棚,让大家能够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看戏,也让这场文艺春风从“家门口”吹进了百姓“心里头”。
“当民间艺人的歌声在村庄里回荡,当传统戏曲的韵律与现代生活产生奇妙共鸣,我突然意识到,艺术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她就在我们身边,如茉莉花般平凡而芬芳。”无锡锡山专场中,有观众对当天的演出发出这样的感叹。
“好戏大家评”,聆听观众感受、传达观众声音,也是本次巡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艺作品产生的共鸣往往最纯粹、最能打动人心,不少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忍不住抒发内心的激动,对演出质量给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截至目前,已有953人参与“好戏大家评”活动,择优发布大众微评70篇。
在常州新北区专场中,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点评:“这场艺术盛宴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的标本,当它们与民生关切、青春热血、时代命题相遇,便能在舞台的熔炉中淬炼出永恒的生命力。”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这样说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我们民族特别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历史,是文化,是民族的记忆。保护这些非遗,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和魂,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负责。”字里行间满溢对传统的敬畏、对时代的信心,文艺的力量、传承的价值在这一刻得到最充分的肯定。
为了激发观众的参与度,巡演还组织了“我喜爱的节目”投票参与活动,通过观众意见反馈,主办方也能够及时了解大众观看喜好,对节目编排进行动态调整。如统计发现观众普遍较为喜爱木偶杂技类节目后,几乎每场演出中都加入了木偶杂技类节目,精准对接观众需求。
多场演出结束后,演员还会教小朋友画戏曲脸谱、学简单的身段动作,教叔叔阿姨唱两句经典唱段,真正实现了让文化服务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
在社交平台,各地观众纷纷抒发自己对演出最真实、最质朴的感受。
这场为百姓而办的巡演,也受到了百姓的充分认可。自演出开始以来,几乎场场爆满。在南京六合区专场,尽管由于天气原因调整了演出场地,但观众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最终在过道都加满了位置。
在无锡梁溪区专场中,来自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的100多名境外游客也来到现场观看演出。无锡梁溪区文体旅局副局长石杨介绍道:“我们从巡演节目单确认、现场舞美调试,观看演出前后旅游线路安排等方面精心筹划,期望给国内外旅客留下对江苏、对无锡的美好印象。利比里亚游客约瑟芬向我们感慨,这趟旅程就像打开一个中国文化的百宝箱,每个转角都有惊喜。”
以文惠民,启智润心。在艺术与大众的双向奔赴中,文艺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城市的精神土壤。这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践行了“艺术为民”的初心使命。
7月19日泰州场及7月20日江阴场演出当晚,恰逢“苏超”联赛第七轮泰州队、无锡队主场热血开赛,巡演应景策划推出“苏超”主题节目,以文艺创作的力量为体育盛宴注入独特文旅魅力。
泰州市淮剧团推出新创风雅德比情景剧《戏谑文会堂》,范仲淹、郑板桥等历史名人“齐聚”,聊宋时蹴鞠与今日足球的渊源,郑板桥“蹴鞠谱”与高俅脚法的趣谈带领观众回顾足球运动跨越千年的精彩,为当晚球赛注入文化因子。相声《欢声笑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当晚“苏超”比赛“打call”,令人捧腹大笑。江阴专场中,江阴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特别呈现“苏超”战歌《荣耀至上》,让观众在动听旋律中感受体育与艺术的碰撞,歌伴舞《苏超一起来》则在澎湃声浪中将演出推向高潮,为即将奔赴赛场的“苏超”健儿加油助威。
“苏超”无锡队队员杭天沅表示:“演出艺术水准很高,‘苏超’战歌《荣耀至上》听得人热血沸腾,下次在赛场上更有劲头了!”
江阴场非遗市集中,新鲜出炉的“苏超”周边文创产品成为全场亮点。江阴大剧院大厅还特别安装了电子屏,球赛期间则供球迷观看“苏超”。球迷刘先生对此赞不绝口,“下午有好看的演出,逛市集买‘苏超’纪念品,晚上接着看球赛,安排太贴心了!”
接下来,巡演还将紧随“苏超”步伐,根据联赛赛程,动态调整演出地点及日程。9月20日,镇江对阵无锡及盐城对阵连云港当天,将在镇江及盐城安排演出。通过与“苏超”联动的演出安排,让文艺舞台的光影律动与绿茵场上的澎湃沸腾同频共振,让茉莉芬芳在基层的沃土上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系列巡演在百姓家门口搭建最精彩的看台,推出真正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已被列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一场场高质量的巡演,以艺术为纽带,连接起了创作者、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让优秀文化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巡演既是对江苏艺术精品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覆盖全省的文化溯源,更是江苏文艺工作者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动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实际举措。这场文艺盛宴不仅展现出“文艺苏军”在守正创新中的自觉探索,更体现了江苏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积极作为。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更是传递精神、引领时代风气的源泉。这场以四季为卷轴、以城乡为舞台的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对文艺需求的精准滴灌、文艺表达的基因焕新以及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让艺术的种子在江苏大地上完成了从“殿堂级”到“家门口”的温情转场。
素材来源:艺术处 我苏网
来源:精彩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