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广东集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于一身,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密集布局,对文化建设形成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效果图
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备扎实基础。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五大优势”:
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广东集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于一身,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密集布局,对文化建设形成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是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基础。近年来,广东建成广州国家版本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编纂《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文献典籍,以“两端一云”建设牵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1年保持全国领先。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三是强大的市场活力。当前,广东有1.28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电影市场总票房超52亿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四是雄厚的科创实力。2024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近8万家,拥有众多头部科技企业,为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五是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广东毗邻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联通内外,是外贸大省、出口大省,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元、7000亿元,是“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而正在建设中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则承载着广东破解文化产业升级难题的野心。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是广东高质量发展在文化领域的落地项目,致力于打造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承载地、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地、大湾区文化产业新地标。
承载着几代羊晚人“诗和远方”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正孵化着四个维度的创新实验。
第一重实验指向主流媒体的生态重构。未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通过汇聚短视频工坊、数据智库等新兴业态,搭建起“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合生态,将媒体的公信力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新型基础设施,借力数字技术完成“传播力-服务力-商业力”的三级跳。
第二重实验关乎产业效率的“垂直革命”。与传统创意产业园的平面扩张不同,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选择向高空要效率,顶层布局数字创意研发中心吸引技术型头部企业,构建从IP孵化到数字制作的完整链条。用空间密度置换时间成本,企业协作成本与创意转化周期将被大幅压缩,不仅释放土地资源,更在物理层面倒逼产业要素的高效配置。
第三重实验瞄准年轻人才的生态培育。岭南数字创意大厦聚焦破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引育留”难题,将传统产业园的“空间租赁”逻辑进化为“人才价值全周期服务”逻辑。这里将用优秀企业、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招才引才,办好人才公寓、创业工坊、演艺剧场,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新舞台,让人才的成长节奏与产业进化同频共振。
第四重实验聚焦文化传承的现代转译。为非遗技艺建立“数字基因库”、AI解析广绣针法规律、数字藏品与虚拟演出探索传统文化IP的跨境变现……这些技术手段的目标绝非简单复刻传统,而是通过解构文化符号的底层密码,将其转化为可编程、可组合的数字模块,最终找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可复制方法论。技术底座推动着岭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智能化解析和产业化应用,为岭南文化“双创”增添新活力。
向着培育文化产业未来竞争力的目标,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广东对文化产业升级的深层思考,为全国文化地标的建设提供了更富野心的思考维度——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破局之道,或许就藏在空间形态与产业逻辑的共振频率之中。
来源:抱朴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