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各省GDP排名出来了,看看四川这发展劲头,真猛啊!直接窜到了全国第5!排在它前面的全是广东、江苏之类的沿海省份。也就是说,四川已经是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的“一哥”了!6.47万亿元的GDP实力,单拎出来能排到全球第19名,比瑞士这个发达国家都要高!在“川
2024年各省GDP排名出来了,看看四川这发展劲头,真猛啊!直接窜到了全国第5!排在它前面的全是广东、江苏之类的沿海省份。也就是说,四川已经是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的“一哥”了!6.47万亿元的GDP实力,单拎出来能排到全球第19名,比瑞士这个发达国家都要高!在“川哥”看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内部发展特别不均衡!尤其是川东、川西之间的差距,堪比美国和非洲,能让你瞬间从摩天大楼穿越到原始部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四川一省之内的两个世界!
为什么说是“两个世界”呢?
因为四川省在整体上能分为川东和川西两大部分,二者在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只看GDP数据,成都双流区人均超过10万元,而凉山州下的县区还不到1万8!差了5.5倍!这只不过是最直观的数据差距,现实中还存在很多看不见的失衡现象。
以地理条件为例,老天爷简直就是明晃晃的“偏心眼”!
川东大部分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虽然面积只占省内的1/3,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闭着眼睛撒点种子下去都能活,连挑剔的大熊猫都要选这里当老家!
再看看川西,几乎都是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土地没营养,含氧量极低,生存条件很差,有时候想吃碗泡面都要用高压锅才能煮开!当盆地和平原内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的时候,川西高原上的手机信号半天都连不上。这种巨大的地形和气候差异,注定会影响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
从人口分布来看,全四川90%以上的人都聚集在川东,而占据了省内2/3面积的川西高原,却只居住着10%左右的人口。
东部的成都平原占着全省4成以上的耕地,养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而川西三州加起来的耕地还不到5%,想要发展农耕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高原牧民们靠放牧和挖虫草勉强维持生计,到了近现代才开始搞旅游创收。
最可怕的是,省府成都作为四川内部最强的城市,近十年来已经成了全国出了名的“人口黑洞”,人口暴涨了530多万,几乎等于吞掉了一个太原市!目前成都常驻人口为2140.3万人,早高峰时段的地铁能把人的假发都挤掉,双脚离地半小时都不带摔跤的。
相比较之下,川西地区的很多小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外流,大家都想去省会打工赚钱。比如川北门户、巴蜀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广元市,目前人口都不到250万,辖区内很多县、乡都出现只剩老人与狗,因为后生仔们都往外跑了,整个地区安静得连狗都懒得叫。
众所周知,人往哪里跑,哪里就热闹,市场一热闹起来,经济就发展得好。所以人口之间的极度不平衡,势必会严重影响省内的经济差距。
从经济发展来看,川东比川西要发达得多,整个四川省92%的GDP都来自于川东。
这是因为川东地势和气候好,自带农业生产和城市规模建设的基础条件。
比如交通,川东地区的高速路网和铁路分布非常密集,密度达5km/百平方公里,比德国还高,从成都坐高铁3小时就能到重庆。
而川西高原直到2012年,才实现县县通公路,可是仍有很多农村靠溜索过江,从村里进城比爬山都费劲。川西三州路网密度平均只有800米/百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撒哈拉大沙漠里的骆驼踏出来的通商路线,都比这要多。
最可惜的是,川西明明拥有九寨沟、稻城亚丁等顶级的自然风光,可惜周边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还没能跟上,旺季的时候整条路堵得水泄不通,严重拖后腿,以致于九寨沟有着最高的天然配置,却迟迟没能发展成顶级旅游资源。
除了川东和川西经济发展失衡,四川省内的城市之间还存在“一城独大”的魔幻局面。
这个“城”就是成都。
全省6.47万亿元的GDP,有36.72%来自成都!而贡献排在第二名的绵阳市,连省会的1/5都达不到,两者之间的经济差值足足有1.92万亿元,这让四川成了我国各省第一城和第二城之间差距最大的省份!连绵阳市都这样,更别提底下其他的城市了。有时候几座城加起来,都打不过成都的一个区。用四川同胞们自己的话来吐槽,省里开会的时候,成都代表的发言时长,比其他十几个地市的总和都要长。
成都“富可敌省”的时候,西边的凉山竟然穷到上热搜!成都已经进入了科技朋克时代,但川西不少县市还停留在农业修真阶段。华为、阿里、腾讯等大厂员工在高新区喝咖啡、敲代码、拿着百万年薪的时候,攀枝花市的农民们,还在皱着眉头用抖音直播卖芒果,连操作都整不明白。
四川4所“双一流”大学全在成都,最好的医疗资源也都在成都,比如著名的华西医院,近些年的门诊量已经突破500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万多人专门赶到成都来治病。
无论从哪方面看,成都这座城都把省内其他城市压得死死的。为什么成都会这么强呢?
?
来源:地理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