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院门诊,有不少女性朋友面对“宫颈癌”这个词,第一反应都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宫颈癌并不是突然降临的“天灾”,而是身体多年来反复“发信号”,只不过很多人没理会。
在医院门诊,有不少女性朋友面对“宫颈癌”这个词,第一反应都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宫颈癌并不是突然降临的“天灾”,而是身体多年来反复“发信号”,只不过很多人没理会。
有位35岁的李女士,生活规律、工作稳定,却突然发现自己患上了宫颈癌,她懵了:“我从来没感觉哪里不舒服,怎么会这样?” 其实,像李女士这样,平时没大碍,危险信号却早已出现的女性,不在少数。
权威数据显示,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有10万多人,近3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让人惊讶的是,超67%的患者在确诊前的三年里,从未做过HPV或TCT检查。这就说明,问题往往都藏在那些看似“习惯”的表现后。如果你身上有这5种表现,就该多留个心眼,看身体是不是在向你求救。
经常出现月经异常:月经提前、量少色淡、夹杂血块
你可能觉得只是“月经不调”,其实这是身体在敲警钟。
从中医角度看,“肾虚兼血瘀”是罪魁祸首——肾脏关乎生殖健康,肾虚导致宫颈失去养护,血瘀则让局部循环受阻,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形成宫颈病变。
现代医学也证实,内分泌长期紊乱、周期异常,跟宫颈上皮本身的病变关系密切。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月经乱了却习以为常,忽略掉身体的求助信号,直到发现CIN(宫颈上皮内瘤变)才追悔莫及。
白带常年异常:量多、黏稠、带异味
有不少姑娘总以为白带多点就是“湿气重”,其实宫颈才是被连累的主角。
持续的宫颈炎症,会让宫颈细胞发生异常,并为癌变埋下伏笔。临床上,常见的宫颈炎、宫颈糜烂,都是湿热、火毒“聚集”的表现。
如果这时再合并HPV感染,宫颈病变几乎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很多人多年白带不正常,始终不重视,殊不知,这种长期“黏滞、难去”的湿邪,时间一长,就会变坏账。
夫妻生活过早或过于频繁,防护措施不规范
这个话题不少人羞于启齿,但医生不讳言:夫妻生活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而99%以上的宫颈癌都和高危型HPV有关。
很多女性,二十多岁就查出宫颈糜烂、高危HPV阳性,都是因为过早、过频亲密行为,让宫颈的天然屏障被反复“冲击”,病原体更容易趁虚而入。
体检时,医生常见三十岁不到的女性,宫颈状态就像磨损的毛巾,细胞形态早已不再健康。
情绪常年压抑、焦虑、易怒或悲观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身心憋闷?其实,长期情绪问题也是宫颈的大敌。
中医讲“七情伤内”,尤其是长期抑郁、愤怒或悲观,会影响肝气运转,让气血堵滞,宫颈营养供应也会出状况。
研究显示,情绪障碍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不仅身体“扛不住”,连体内HPV也难以清除,这直接关系到宫颈癌的风险。
女人长期压抑自己,其实宫颈最先“闹情绪”。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腰腹总是怕冷、容易疲惫
现代白领整天坐办公室,腰身不动,血液循环变差。这种状态不仅让人变虚胖,更让盆腔血流不畅、宫颈免疫力减弱。
很多女性久坐、腰背怕凉,时间一长就成了“寒湿体质”,中医认为“寒凝则瘀阻”,寒气久居下焦,血流慢,代谢慢,病灶也就抓住机会“生根”。
有白领常说“没时间运动”,等真出现宫颈疾病再后悔“早干嘛去了”?
这些表现,真的不能忽视。
回头来看,大部分女性得宫颈癌,绝不是“命不好”,而是这些“坏习惯”积累造成的。身体从不骗人,它总会用不同的信号提醒你需要调整。
与此同时,肝、肾、冲、任脉,也在多重影响着你的宫颈健康。
医生提醒:宫颈癌并不可怕,怕的是“拖”和“懒”。
每年3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做宫颈筛查(HPV和TCT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科学作息和良好情绪管理,才是最好的“盔甲”。疫苗可以防守一部分,自律能守护你一生。
有什么方法可以自查和改善宫颈健康吗?
如果你有月经异常、白带问题、久坐、情绪低落、性生活无保护等情况,建议马上做宫颈专项体检。
无论是否打过HPV疫苗,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日常多运动、饮食清淡,减少久坐,保护腰腹不受寒。
保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避免情绪长时间压抑。
有性生活者,规范保护措施,并规律筛查HPV。
对于已经有慢性炎症或宫颈病变的女性,建议在正规医院根据分型和体质,匹配中西医结合调理方案,不要随便乱吃保健品。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表现,不必恐慌,但一定要警惕。身体账本,从来不漏账。只要你及时开启调整,身体也会认真“改正分数”。健康从细节开始,别给未来的自己留遗憾。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HPV感染与宫颈癌:流行病学与防控》
3.《中国宫颈癌防治指南(2021年版)》
4.《中国妇产科临床实践指南(2023)》
5.《中西医结合妇科领域疾病诊疗专家共识》
6.《宫颈癌防控与筛查中国方案专家解读》
来源:老耿来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