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典范区专场。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磊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专业化”改革方向,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发布实施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池梦蕊)9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典范区专场。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磊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专业化”改革方向,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发布实施“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等方案,推出200余项自选举措。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从体制设计层面解决了审批执法统一界面的问题。“一业一证DIY”“一体化综合监管”“四个免于提交”等20余项创新措施在全国、全市推广,有效发挥了全市营商环境改革试验田和示范区的作用。
聚焦新产业新业态落地难,经开区有很多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在技术迭代升级过程中,针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审批许可和监管模式,制定“一器一策”精准许可,颁出全国首张热食类(煎饼)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市首个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许可,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成本。聚焦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慢,推行工业项目拿地综合服务,首创“带设计方案入市”+“一企一册”规划服务,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系统”,拿地即开工在经开区成为常态。聚焦多头检查、重复扰企,构建“风险+信用”监管体系,建立“综合查一次”统筹协调机制,拓宽非现场“无感”监管手段,特别是结合企业大数据的应用,在全市率先上线亦智大模型平台,率先落地实验室智能监管场景,重点企业月均检查量下降70%多,成为“无事不扰 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杆。
北京经开区聚焦企业所需,强队伍、聚要素,打造亦庄特色“产业营商生态”。建立健全产业组织体系。构建“科技产业统筹部门+产业局+产业专班+平台公司+要素支撑”组织体系,锻造一支懂产业、善服务的干部队伍,系统提升产业专业化组织和服务能力。健全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创新服务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成果转化体系,全市率先设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完善产业升级要素保障。强化绿色、数据、场景等新要素布局供给,每年为企业提供不低于10亿度绿电,提供5000P高性能、安全可信公共算力,持续发布智慧城市创新场景需求和人工智能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首创、首试、首用的机会。
此外,北京经开区不断为企业打造舒心暖心的发展环境。打造亦企服务系统体系。建设全国首个新生代政务服务综合体,真正实现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发挥亦企服务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精准对接,做企业身边的集成式服务管家。构建“亦企办”双闭环企业接诉即办新模式,让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开展“无证园区”建设。统筹推进场景、数据、平台及公共支撑能力“四位一体”,实现139个事项和77种证照材料免于提交,让企业群众在区域内生产生活“无证通办”。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率先建设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全区700余个事项100%全程网办,2025年免申即享兑现事项占比超过25%,企业对政策满意度不断提升。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