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癌症要马上治吗?这2种癌可以暂时不治,定期观察随访即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6:16 1

摘要:有些人一听“癌症”两个字,呼吸都紧了,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马上治疗!手术、化疗、放疗,通通安排上,生怕慢一步就错失生机。但真的是越快越好吗?有两种癌,医生看到了也不一定急着动手,反而会建议“先别动,观望一下”。

有些人一听“癌症”两个字,呼吸都紧了,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马上治疗!手术、化疗、放疗,通通安排上,生怕慢一步就错失生机。但真的是越快越好吗?有两种癌,医生看到了也不一定急着动手,反而会建议“先别动,观望一下”。

癌症,并不总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猛如虎”。有些肿瘤长得慢、扩散慢,甚至几十年都不变,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就是典型代表。不是每个癌都“火烧眉毛”,有些反而像“慢性子”,急不得。

我们先说说甲状腺乳头状癌。这种癌很常见,是甲状腺癌里最温和的一种。很多人是体检发现的,脖子也不痛不肿,生活一切正常。医学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五年、十年里几乎不变,甚至有些患者终身都没出现症状。

一项日本的追踪研究中,超过1400名患者选择了“积极监测”而不是手术。十年后,有增长趋势的不到10%,真正发展成严重疾病的更是少之又少。医生不是不治,而是定期检查B超,密切关注变化,一旦有异常再干预。这样既避免了过度治疗,又保住了甲状腺功能。

再说前列腺癌。很多老人查体时会发现前列腺异常,一查竟然是癌,家人吓得不行。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分级差异非常大。低分级、低风险、局限在前列腺内的癌,发展特别慢,甚至可以十年都不动弹。

美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75岁以上的男性中,若确诊为低风险前列腺癌,采取“主动监测”策略,十年内的生存率几乎与手术治疗者持平。相比之下,过早手术反而可能带来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就像你在路边看到一只猫,不确定它是家猫还是野猫,先观察它动不动、有没有攻击性,而不是一上来就打它。不是所有癌都需要立刻“清除”,有些需要的是智慧的等待

也有人担心:“万一我的是‘看着温顺,实则阴险’的那种呢?”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不是每个甲状腺癌或前列腺癌都适合观望。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个因素来综合判断。不是一查出癌就说“你这可以不治”,而是要精准评估,科学决策。

很多人对“癌症”两个字的恐惧,来源于过去的信息滞后和宣传夸张。以前的诊断水平不高,很多癌发现时已经晚期,自然谈癌色变。但现在医学进步了,癌症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被“驯服”,关键是你要给身体一点时间,也要给医生一点信任。

古人说:“善治病者,必察其未发。”其实“未发”不仅是还没出现症状,也包括那些发现了但还没“闹事”的癌。就像农夫看天种田,懂得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歇田,健康管理也讲究时机。

“先不治”的前提是你得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不是说查出癌后就可以当没事人。每3-6个月一次B超或核磁共振,监测肿瘤有没有增长,是否出现转移迹象。只要发生变化,医生会第一时间调整策略,随时“见招拆招”。

说个真实的例子,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体检发现1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建议暂不手术。她刚开始也担心,后来坚持每半年复查,五年过去了,肿瘤没变,生活照旧。她说:“以前以为癌症就是绝症,现在才知道,有时候懂得不动,就是最好的保护。”

但也不能盲目乐观。一旦发现肿瘤有增长趋势,或出现压迫症状、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就要及时介入治疗。这是“主动监测”,不是“听之任之”。区别在于,前者是有计划、有节奏的观察,后者是“拖延症式”的放任。

说到底,对待癌症,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方向。你跑得快,但跑错了方向,反而更危险。科学的治疗策略,是在了解敌人之后再决定进攻节奏。像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早期前列腺癌这类“温和型癌症”,就属于“可以先观察”的类型。

但也别误会,其他癌症可没这么温柔。像胰腺癌、肺癌、胃癌等,发现时往往就已经进展较快,必须尽早干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癌都能等,关键是分清“谁能等,谁不能等”。

这就像养宠物,有的狗特别活泼,稍不看管就拆家,你得赶紧训练;而有的猫天生安静,天天趴窗边晒太阳,你反而要小心别吓着它。对待不同类型的癌症,也要因“癌”而异,不能一刀切。

如果你或者家人查出了癌,不要第一时间就恐慌。先找专业的医生评估风险,看看是否属于“可以暂不治疗”的那一类。听医生的,定期复查,有变化就调整,这比盲目一刀切更科学,也更人性化。

很多人以为“看着不治”是放弃,其实恰恰这是一种更有智慧、更精细的医疗策略。现代医学不再是一味追求“快刀斩乱麻”,而是讲究精准、个体化。你身上的肿瘤,得用适合你的方法去应对。

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但路径不止一条。有时候,慢一点,反而走得更稳更远。就像开车一样,遇到弯路不一定要猛踩油门,有时适当减速,反而安全。

如果你也曾因为查出肿瘤而焦虑过,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人看看。让更多人知道,查出癌症不一定马上动刀,有些癌症可以像养花一样,细心观察,静待花开

评论区欢迎分享你的健康故事,或留下你最关心的癌症问题,我们会持续科普,陪你一起走好这条健康路。

参考文献:
[1]林志宏,李晓东,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策略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4,15(3):161-166.
[2]王建华,刘子瑜,等.前列腺癌主动监测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J].中国泌尿外科杂志,2023,38(8):641-645.
[3]张敏,周海涛.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4):243-248.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科普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