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服饰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让古老技艺焕发时尚生命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7:13 1

摘要: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达斡尔族服饰制作技艺榜上有名,其建议保护单位满洲里市鸿嘎鲁少数民族服装工作室成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近日,记者走进工作室,探访非遗传承人那热如何以匠心与巧思,让民族服饰“活”在当下。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达斡尔族服饰制作技艺榜上有名,其建议保护单位满洲里市鸿嘎鲁少数民族服装工作室成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近日,记者走进工作室,探访非遗传承人那热如何以匠心与巧思,让民族服饰“活”在当下。

在鸿嘎鲁少数民族服装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达斡尔族服饰陈列其间:银扣镶嵌的皮质马甲、黑白配色的刺绣长袍、缀满传统纹样的头饰……非遗传承人那热正向顾客介绍一套刚完工的鄂尔多斯部落风格礼服。“这些服饰保留了达斡尔族28个部落的经典元素,但剪裁和配色更符合现代审美,比如这件马甲,用银扣替代传统铜扣,既不失庄重,又多了几分时尚感。”那热表示。

工作室里不仅有传统婚嫁礼服、礼仪盛装,还设有蒙古包、草原风光幕布等场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拍摄民族写真。前来拍摄婚礼写真的顾客赵艺莹说:“我们夫妻俩虽不是少数民族,但被少数民族文化深深吸引。那热老师的服饰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设计巧思,穿在身上仿佛能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温度。”

作为达斡尔族服饰非遗传承人,那热认为保护传统不等于固守陈旧。“老一辈的手工刺绣、皮质处理技艺必须保留,但服饰的款式、搭配可以更贴近现代生活。”她将达斡尔族图腾简化成几何纹样,用轻便面料改良厚重袍服,让非遗服饰“走出博物馆,走进衣柜里”。

创新背后是扎实的技艺根基。那热的工作室至今坚持手工制作,一件礼服需耗费数月,从鞣制皮革、染色刺绣,到缝制上千颗银扣,每一道工序都延续着祖辈的智慧。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件婚礼头饰,繁复的银链与珊瑚珠串交织,“这是达斡尔族新娘的‘顶戴’,我们复原了清宫古籍中的样式,但加入了可调节设计,适配不同发型。”

传承非遗,更要传递希望。那热的工作室不仅是设计工坊,更是扶贫车间。她开设免费刺绣、裁剪培训班,已带动30余名妇女再就业。学员乌云其木格说:“那热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手艺,还有文化自信——民族服饰很美,靠它养活自己更光荣。”

“非遗不能只靠一个人守护。”她抚摸着绣架上的半成品轻声说,“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觉得穿民族服饰是件很酷的事,而传承文化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在鸿嘎鲁少数民族服装工作室,那热用一针一线证明非遗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流动的盛宴。当古老技艺注入当代审美,当指尖艺术点亮万家灯火,这条“更宽更广的路”正通向民族文化的星辰大海。

文字:钟月

图片:王化勇

编辑:王照宇

校对:陈玉欣

一审:鞠金慧

二审:于杨 付晶

终审:徐红梅

来源: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