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战战俘,二战成法兰西英雄,去世后中国都为他降半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7:26 1

摘要:戴高乐出生于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常给他讲述历史与战争故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他自幼便萌生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培养出敏锐的军事嗅觉。

1940年6月17日,曾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竟以一种极其屈辱的姿态向纳粹德国投降,沦为世人笑柄。

然而,在这片黑暗中,有一个人凭借着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不仅为法国挣回了战胜国的尊严,更助力法国跻身联合国五常之列,他就是夏尔・戴高乐

戴高乐出生于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常给他讲述历史与战争故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他自幼便萌生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培养出敏锐的军事嗅觉。

19岁时,他怀揣着军旅梦想,考入圣西尔军校。当多数人选择优雅且相对安全的骑兵兵种时,戴高乐却毅然投身于重要又危险的步兵部队。

毕业后,他来到贝当上校所在的步兵团,就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轻气盛的戴高乐在战场上作战英勇,多次负伤。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中,他身负重伤昏迷不醒,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敌军战俘营。但戴高乐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多次尝试越狱,即便每次都被抓回并遭受严厉惩罚,他也从未放弃。

在战俘营中,他与狱友们热烈讨论军事战略,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图哈切夫斯基。在交流切磋中,戴高乐的军事谋略思想不断沉淀、升华,甚至因为只能阅读德文报纸,他还学会了德语。

历经32个月,战争终于结束,战俘们重获自由。戴高乐回国后却惊觉,军队误以为他早已牺牲,阵亡通知书都在家中放置多年。为弥补错过的时光,他哪里有战火就奔赴哪里,在一次次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他向上级报告指出,当时坦克分散使用无法发挥最大威力,只有将其集中起来,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此后,他又撰写了多部军事著作,强调高速机动的装甲部队将左右战争胜负。

可惜,那时的他人微言轻,高层们一心将马其诺防线视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就连曾经提拔他的贝当元帅,也对他的观点嗤之以鼻。谁能想到,德国人却将他的理论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最终取得成功。

二战爆发后,德国军队依照戴高乐此前提出的理论,采用飞机与装甲车协同作战的闪电战,一路势如破竹,横扫法国。法国引以为傲的陆军在这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耗费巨资打造的马其诺防线沦为最大笑谈。

国内悲观的投降主义情绪迅速蔓延,而戴高乐却坚信,即便法国本土沦陷,依靠非洲殖民地也能东山再起。他绝不甘心屈服于法西斯铁蹄之下,毅然奔赴英国寻求支援。

那时二战爆发仅39天,法国便已投降,戴高乐的恩师贝当元帅宣布投降,并在德国操纵下建立维希法国。这让戴高乐心中怒火中烧,他深知唯有抗争才有希望。

贝当元帅

于是,他逃亡英国,成功说服丘吉尔给予帮助。他借助BBC广播电视台,向全世界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表明法国抵抗的火焰永不熄灭,他将代表法国绝不投降,并呼吁有志青年与他并肩作战。

这番宣言如同一剂强心针,鼓舞了众多法国士兵,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巴黎,最终集结成7000人的自由法国军队。随后,戴高乐带领这支队伍与维希法国争夺非洲殖民地。幸运的是,他的慷慨陈词赢得了不少殖民地群众的支持。

然而,在准备占领达喀尔时,维希法国的舰队出现,法国军队竟陷入自相残杀的悲剧。戴高乐不忍心对同胞开枪,无奈主动撤离,转而控制阿尔及利亚,并建立法兰西临时政府,组建了一支庞大军队。

戴高乐深知,与英美等国相比,自己领导的自由法国力量犹如寄人篱下的流浪汉,要想获得国际认可,必须在反法西斯战斗中全力以赴。于是,在东非、北非、叙利亚等地,自由法国军队以一当十,与德国人展开殊死搏斗。即便如此,美国仍对他许多挑剔,认为自由法国不过是英国的傀儡,甚至妄图窃取他的胜利果实。

美国加入二战后,局势逐渐明朗,但罗斯福对戴高乐态度轻蔑,企图扶植维希法国倒戈的海军司令达尔朗。

理由是戴高乐“没名没分,自立为王”,实则是嫌他太过独立,难以掌控,就连丘吉尔也有所动摇。

面对如此局面,戴高乐怎会坐以待毙?他积极谋划,联系国内外抵抗势力,在舆论上抢占先机,大力宣传只有自己才能领导法国抗战,并巧妙暗示英美双方,若将他排挤下台,他便站在道德制高点予以谴责,甚至可能倒向斯大林阵营。这一招直击美国痛点,罗斯福表面维持着资本主义阵营一家亲的笑脸,暗地里却在心中记恨。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罗斯福指使司令艾森豪威尔推迟进攻巴黎,打算等美国扶植的傀儡掌控法国政权后再进城接应。戴高乐态度强硬,坚决要求立刻进攻,否则自由法国的装甲部队将独自前行。

艾森豪威尔

最终,艾森豪威尔妥协。

1944年8月24日,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盟军一马当先,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解放了法国。

时隔四年,戴高乐重返巴黎,受到英雄凯旋般的热烈欢迎,并成功当选临时政府总理。

然而戴高乐未曾料到,在战场上能带领法国走向胜利的他,在政坛斗争中却遭遇重重阻碍。因党派纷争,他很快被迫辞职,沉寂多年。

直到法国陷入反殖民危机,戴高乐在众望所归中临危受命,于1959年正式就任总统。此时的他已成为一位老谋深算的政客,他果断宣布各大殖民地独立,为对抗美国霸权,大力推行戴高乐主义,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他不顾美国反对,与新中国建交,还与德国化敌为友,共同建立欧洲共同体,甚至直接退出美国操控的北约组织。

这一系列举措让法国重振大国雄风,恢复往日荣光。

戴高乐去世后,成为唯一一位令中国降半旗致哀的西欧领袖。他的一生虽已落幕,但法国人民永远铭记他的功绩,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众多广场、机场、航母、大道等,这是法国人民对他最高的敬意与认可,戴高乐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法国历史上的不朽传奇,他的精神如同火炬,照亮法国前行的道路。

来源:古书奇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