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江西省委书记两次拍胸脯保证,毛主席拍桌子:关起门来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6:51 3

摘要:1962年毛主席乘坐专列抵达江西,刘俊秀作为省委书记迎接。在这次视察中,刘俊秀的一番保证令毛主席大为欣赏,拍案而起,发出了“关起门来打”的豪言。这位江西的“好书记”刘俊秀究竟保证了什么?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62年毛主席乘坐专列抵达江西,刘俊秀作为省委书记迎接。在这次视察中,刘俊秀的一番保证令毛主席大为欣赏,拍案而起,发出了“关起门来打”的豪言。这位江西的“好书记”刘俊秀究竟保证了什么?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毛主席

刘俊秀出生于江西永新的一个贫苦农家,自1926年加入农会并于次年光荣入党后,他的人生轨迹就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他的早年工作主要在家乡江西进行,这里也是他革命活动的起点。

在土地革命的激烈时期,刘俊秀担任了吉安丰陂的支部书记,他不仅组织领导了红军攻克吉安城的战斗,而且在城市控制后,积极从事土地改革工作,担任永新县内务部长,负责分配土地和筹备粮食,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

长征期间,刘俊秀随红六军团行进,承担了筹集粮草的重要任务。他的出色表现确保了红六军团及其兄弟部队在长途跋涉中的物资供应,对军团能够顺利完成长征、并最终与其他红军主力会师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俊秀夫妇

在1936年红军的历史转折点,刘俊秀在红四方面军中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由于他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被迫降为一名普通战士。然而不久之后他重新获得信任,被纳入西路军的行列,参与了对西北军阀马步芳的军事行动。不幸的是,西路军在高台遭遇了马步芳的突然袭击,导致部队溃散。

面对这样的挫折,刘俊秀没有放弃,反而在艰难的环境中显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他四处搜集散落的战士,组建起了一支由350名战士组成的游击队,自己担任政委。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一路向祁连山方向撤退,最终成功突破敌军的包围。

途中刘俊秀和他的队伍面临连番的追击与困境,被迫仅在夜间行动。三个月后刘俊秀和他的游击队终于安全回到了党的怀抱。1938年,党中央派刘俊秀前往晋绥抗日根据地,担任晋绥分局组织部长,负责建立和巩固抗日基地。

刘俊秀和百姓交谈

刘俊秀到任后不久,就面临了筹集军粮和军装的巨大挑战。他不畏艰难,深入基层调查实际情况,鼓励当地民众支援前线,同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地主。在刘俊秀的努力下,一个月内成功完成了3000担军粮和3000套军装的任务。

在此过程中,他还特别注重扩充队伍和发展党的组织,招募了大量的农村党员,加强了根据地的力量。到了1939年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结构更加完善,抗日队伍不断壮大,刘俊秀的努力得到了明显的成效。

随着日本战败的临近,1945年刘俊秀受命前往吉林,负责支前和土改工作,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解放军解放南昌,刘俊秀被派往江西,在他的领导下江西省委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工作,包括筹粮、剿匪和减租,取得了显著成效。

百姓在劳动

10月,刘俊秀被任命为江西土改委主任,他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成功实施了全省的土地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刘俊秀在江西深植了自己的影响力,为后续的社会发展与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61年周总理访问了南昌,这是他自从27年前离开后首次回访。刘俊秀在此场合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深的敬仰,并向他敬酒:“总理,您回到南昌,我们都非常激动,这杯酒我敬您!”

周总理也举杯,并带着笑意提出了一个挑战:“刘同志,我们喝酒当然没问题,但我要提个条件。”刘俊秀心中略感忐忑,他知道周总理是个酒场高手,便好奇地询问:“什么条件?”

周总理回答说:“我们每干一杯,江西就要多调出一亿斤粮食。我们一共喝三杯,如何?”这让刘俊秀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旁边有人轻声劝他:“老刘,别犹豫,先喝为敬。”经过周总理的进一步解释,刘俊秀明白了此举对江西省虽有挑战,但不是不可实现。

周总理

于是他决定接受挑战,“好,那我们就依总理的提议,三杯酒,三亿斤粮食!”周总理听后非常高兴,他和刘俊秀一饮而尽三杯酒,此举加深了两人的友谊。

1962年刘俊秀作为江西省的省委书记,在一次至关重要的上海会议上,他与南京军区的高级将领许世友讨论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会议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应对蒋介石可能发起的边境进攻,利用国内的经济困境进行战略突袭。

在此背景下粮食供应成为战略的关键。许世友向刘俊秀透露,尽管士气高昂,但如果粮食供应不能跟上,前线将面临困难。江西作为南京军区的一部分,一旦东南地区战事爆发,将成为关键的后勤支援基地。

刘俊秀坚定地承诺,江西绝不会让战士们受饿,他信心十足地拍了胸脯保证粮食供应。毕竟如他所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军事行动的基本原则。紧接着刘俊秀从上海返回南昌时,毛主席的专列也恰好到达。毛主席立即召见了江西的领导人,讨论的同样是粮食供应的问题。

周总理

在会晤中,毛主席详细介绍了蒋介石的最新动向:新式武器的购买、飞机的改装,甚至包括从日本购进的大量血浆。毛主席虽然分析说蒋介石可能不会真正敢来进攻,但强调了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他问刘俊秀,如果真的战事爆发,江西如何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

刘俊秀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深思熟虑的答案。他知道江西的早稻产量高居华东各省之首,加之人口较少,这为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提供了可能。他再次坚定地对毛主席做出了承诺,表明能够确保两百万将士一年的粮食需求。

毛主席听后非常满意,用他的话来说:“关起门来打!”事实上毛主席在经过的稻田中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他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领导人,深知刘俊秀的保证是真心实意的。

合照

毛主席离开江西后,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刘俊秀对大局的顾虑和实际行动。汪东兴后来告诉刘俊秀,毛主席在后续的视察中,多次提到江西的同志们怎样为国家的需要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们在保证粮食供应上的努力。

在1965年5月22日的傍晚,毛主席携手刘俊秀、张平化和汪东兴重返井冈山,这是自从他离开后,时隔长达36年的回访。他们入住井冈山宾馆的115号房间,这个晚上对毛主席来说格外意义重大。

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民风让毛主席感到无比亲切。随着《十送红军》的旋律在宾馆周围响起,毛主席不禁感叹:“井冈山现在连电灯都有了!”表达了对井冈山发展变化的惊喜与认可。

在宾馆里,毛主席的晚餐被安排得简单而贴心,由刘俊秀监督准备,包括泥鳅、小鲫鱼、青菜和小竹笋这四样家常小菜。毛主席对一盘小竹笋赞不绝口,频频夹取,他表示很久未曾品尝过这么美味的竹笋,显得十分满足。

刘俊秀

毛主席在享用晚餐时,向在场的同志们表达了对井冈山巨大变化的喜悦:“以前上山要走很长的路,现在却能坐汽车,从茅屋到楼房,从粗茶淡饭到四菜一汤,大家的衣着也整洁得多,井冈山的变化让我深感振奋。”

几天后的一个会谈中,毛主席与刘俊秀和汪东兴缅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毛主席回忆了与卢德铭、何挺颖等旧日战友的奋斗经历,感慨地说这些年轻的面孔在他心中依旧生动。

在一次悠闲的散步中,毛主席展望了革命的未来,同时也对当前的政治形势表达了担忧:“红色政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担心特权思想的蔓延会让这些成果颜色改变。”

左一萧克,右一刘俊秀

在与刘俊秀的深夜谈话中,毛主席讲述了党的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的工会和贫下中农协会应该有更大的权力来监督领导。”这些深刻的话语让刘俊秀感受到了毛主席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坚定决心。

1967年,周总理得知刘俊秀面临的困境后,特意将他接到北京,并安排他参加国庆活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次年周总理还帮助刘俊秀将工作报告提交给毛主席审批,这份报告最终获批,刘俊秀得以返回江西继续服务。回到江西后,刘俊秀被任命为省革委会的要职,负责老干部工作。

在此期间刘俊秀得知不少老干部因交通不便而难以就医,他特地赶赴北京,向国务院请求支持,成功为老干部争取到一百辆吉普车,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

1972年,上海湖南路262号的小洋楼内,贺子珍的生活因外孙女孔东梅的出生而充满了欢笑和活力。家庭成员们,为了保护贺子珍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隐藏了关于陈毅去世的消息,使她处在一种无忧的幸福中。

毛主席

一日,刘俊秀夫妇访问上海,特意前往湖南路看望贺子珍。在温馨而热烈的迎接后,贺子珍安排了一顿精致的晚宴,以表达对老朋友的敬意。晚餐期间大家交流甚欢,笑语盈盈。

在轻松的气氛中,刘俊秀赞扬贺子珍近来看起来精神很好,贺子珍则感慨地提到外孙女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安慰。随后,贺子珍带着感激之情谈起了陈毅,她说:“这个家是陈毅市长安排给我的,自从来上海以来,一直是小陈在照看我。”

听到这里刘俊秀不经意间提及:“陈老总已经离我们而去,这真是让人感到悲痛。”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在场的家人震惊,气氛一时凝重。贺子珍困惑地看向家人,然后情绪崩溃,迅速离开了餐厅,孙亚衡急忙责备刘俊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提起这件事,你不知道贺大姐和陈市长的关系非常深么?”

刘俊秀感到非常抱歉,他并不知情家人一直瞒着贺子珍这一切。他随即与几位家人一同前往贺子珍的房间,尝试安抚她的情绪。在房门外,他们听到贺子珍在内自言自语:“他怎么就这样走了!” 她情绪激动地反复呼唤:“小陈啊,小陈。”

毛主席

刘俊秀此刻才深刻感受到贺子珍与陈毅之间深厚的情谊,也明白了为何家人会选择保守这一秘密——这对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毛主席曾亲自打电话给陈毅,强调贺子珍的一切开销应由他的稿费支付,而陈毅则笑称:“我们这么大的上海,养得起贺子珍。”

随后几天,贺子珍沉浸在对陈毅的哀思中,家人最终决定打开电视,不再隐藏真相。当贺子珍得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时,她感到一丝安慰,但心中的悲伤依旧难以平复。

1973年,江西遭受严重洪灾,刘俊秀作为省防汛总指挥,亲自指挥抗洪抢险工作,保障了九江、南昌两市的安全,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俊秀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仍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提议利用外资和技术在赣江流域建设水电站,以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

毛主席

1982年,刘俊秀开始逐渐退居二线,但仍然关注江西的经济建设和改革,他的提议和努力为江西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85年8月,刘俊秀在南昌逝世,享年81岁。他一生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江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史在没有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