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去游乐场,我看到了这样两个场景。在滑梯那儿,两个小男孩因为都想先玩,很快就起了争执,一个直接上手推搡,另一个也立马回击,扭打在了一起,旁边的家长赶紧把他们拉开,可两个孩子还是气鼓鼓的。而在不远处的沙坑,几个小女孩正安静地用小铲子和小桶堆着城堡,其中一个不小
周末去游乐场,我看到了这样两个场景。在滑梯那儿,两个小男孩因为都想先玩,很快就起了争执,一个直接上手推搡,另一个也立马回击,扭打在了一起,旁边的家长赶紧把他们拉开,可两个孩子还是气鼓鼓的。而在不远处的沙坑,几个小女孩正安静地用小铲子和小桶堆着城堡,其中一个不小心弄塌了一点,其他女孩马上就安慰她。这截然不同的场景,让我不禁思考,男孩和女孩在面对冲突和玩耍时为啥差别这么大呢?其实啊,这背后和他们大脑发育的规律有着密切关系。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从一出生大脑发育就存在不同。女孩大脑里负责语言和情感表达的区域发育得早,所以她们通常说话更早,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男孩大脑中负责空间感知和运动的区域发育得更快,这使得他们在运动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喜欢冒险和挑战。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这种差异体现得很明显。绘本阅读课上,女孩大多喜欢温馨、情感类的绘本,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她们听得聚精会神,还会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男孩则对科普、冒险类的绘本更感兴趣,比如《恐龙大百科》,他们会热烈讨论恐龙的各种特点。手工课上,女孩更细心,作品精致,折的千纸鹤每个角都很规整。男孩更喜欢大动作的手工,用积木搭建高楼大厦,更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了解了这些大脑发育的差异,我们就能更好地找到适合不同性别的教养方法。
既然知道了男孩和女孩大脑发育的不同,那在教养过程中,沟通、游戏和规则建立这三个方面也得区别对待。
沟通
孩子有情绪时,不同性别的沟通方式很不一样。女孩情感细腻,当她们因为心爱的玩具被抢而哭泣时,我会把她抱在怀里,轻声问她是不是很伤心,让她知道我理解她,然后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男孩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让他表达,给他一点时间冷静,之后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说出感受。比如小男孩打架后很生气,我会和他玩石头剪刀布,在玩的过程中问他是不是觉得刚刚很委屈。
老师小锦囊: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情绪日记,让孩子用画画或者简单的文字记录每天的情绪。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游戏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好方式,不同性别适合的游戏也不同。女孩可以多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像过家家,这能培养她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男孩则可以多玩运动类的游戏,比如踢球、爬树,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锻炼空间感知能力。
家长这样做: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游戏角落,准备适合不同性别的玩具,让孩子自由选择。同时,家长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增进亲子关系。
规则建立
建立规则时,要考虑孩子的性别特点。女孩更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给她们建立规则时,要多讲道理,让她们明白为什么要遵守。男孩更注重结果和挑战,给他们建立规则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
在采用不同教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教育误区。
禁止男孩哭
很多家长觉得男孩不能哭,要坚强。但哭是正常的情绪宣泄,男孩也有脆弱的时候。禁止男孩哭,会让他压抑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当男孩哭泣时,家长要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哭不丢人,有情绪可以表达出来。
强制女孩分享
女孩通常更愿意分享,但不能强制她们。每个孩子都有喜欢的东西,强制分享会让女孩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尊重,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尊重女孩的意愿,引导她学会分享。
用刻板印象定义孩子
不能认为男孩就一定勇敢、坚强,女孩就一定温柔、文静。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用刻板印象束缚他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成长节奏和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差异,同时避免给他们贴上刻板的标签。根据孩子的性别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相信,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成为有自信、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来源:田雪说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