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先贤的教导,学的是方法论,要提炼故事背后的思想方法。不要在细节上挑剔,不要教条主义。
今天我们继续学管子。
这段对话内容告诉我们,管子是如何调教百姓,驱动大家弃闲务农的。
学先贤的教导,学的是方法论,要提炼故事背后的思想方法。不要在细节上挑剔,不要教条主义。
我知道,这段故事杠精会说,管子这不是在破坏绿化嘛。
桓公问管子: 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该缴纳的赋税也没能力缴纳,房屋破陋没人来修缮,墙垣败坏而无人修筑,为之奈何啊?
管子对曰:请修剪路旁树木的枝条。
桓公曰:诺
桓公则下令,修剪道路两旁的树枝,让树枝变得稀疏。当年就有了效果,百姓有了衣服穿,家家为田地施肥,赋税也缴纳上来,房屋得到修缮,破旧的墙垣得以修筑。
公召见管子问:此为何故也?
管子对曰:齐者,夷莱之国也。之前,一棵树下休息着百乘车马,众多的鸟聚集在树上,壮年男子怀揣弹丸、手持弹弓等在树下,整天不着家。父老乡亲在树荫下谈天说地,也不着家。市集上的人也犯懒,终日不着家,人们称之为三不归。
如今砍掉了道路两旁的树枝,没了树荫。人们怕日晒,路人疾走,父老乡亲自然回到家中从事生产,壮年男子都回到家中努力工作。
这个办法有效的解决了他们“三不归”的问题,百姓之财多得不可计量。
大家发现没,管子治国,不是发文件下命令,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像中医治病,先找病因,再对症下药,从病源入手来解决问题。
学先圣方法论的目的是触类旁通。我来做个替换练习,思考一下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
年长者常常抱怨年轻人废了,大学之前打游戏,不肯学习,上了大学,打游戏,还是不学习。大学毕业后没工作,抱着手机不出屋,吃都懒得吃。家长头痛零零后,老板也抱怨零零后。
我也接触到一些零零后,的确很难沟通,难点在于人家懒得理你,年轻人完全没有沟通的欲望。
家长们天天呼吁游戏害了孩子,期望国家能发一纸公文来封杀游戏。
本文就聊聊教育问题。
基础教育,不过是通过反复练习,将基础知识储藏进脑海里,从而构建起思维方式、思想方法。
文科、理科是同理。
教育的困境源自三大问题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选拔方式一、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编制教材的原则要本着基础二字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构建知识库文科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中华智慧,培育健康心性理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并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智慧是心理健康最好的解药,文科教育的目的要从这个角度出发。
有智慧懂礼节,就能减少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中华智慧的核心是懂他人、懂社会,懂礼貌。一个人有智慧,精神健康问题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理科教育要重基础二字,要杜绝、严重脱离实际的难题、偏题、怪题。后面我们会谈,不难为学生了,该如何筛选人才。
难题、偏题、怪题严重的挫伤孩子的自信,挫伤学习兴趣,影响心性健康。做题成功率的高低,不是评价一个人聪明程度的标准。
互联网时代,工业自动化和AI的发展,大大的节约了人类在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
人类的未来,学习将伴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
基础教育要注重基础,要把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作为首要任务,这才是基础教育的初心。
而难题,偏题,怪题的效果是,从幼儿园开始,教育在持续不断的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方法
如今的中小学教学越来越抽象,老师、家长仅仅关心成绩,没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教育问题。
那么,每门功课都要寓教于乐,能做到吗?
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会沉迷于游戏?
多数孩子在家长眼中、在学校很难找到个人成功感,就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自我满足感。
喜欢游戏,打怪升级的背后是满足了个人成功感。
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不同游戏,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考试方式,可以用传统的答卷方式,也可以通过打游戏过关来评判其学习成果。
中小学不过是积累基础知识,知识进入了大脑,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现在的年轻人连恋爱的兴趣都没有,除了满足恋爱的幸福的条件很难实现外,线下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污秽的社会文化,是年轻人懒得社交的原因之一。
这就要讨论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改变人才的选拔方式。
唯有改变通过做题比赛来选拔人才,才有可能在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上来场大革命。
三、人才选拔方式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EQ比IQ更重要。
什么是EQ?
EQ 侧重于人际互动和情绪处理,比如说,领导力、团队合作、冲突解决能力等。这其中包括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自我调节(控制冲动和压力)同理心(理解他人感受)社交技能(有效沟通与人际关系)动机(自我驱动和目标感)说白了,EQ能力强,就是有能力减少人与集体、社会的冲突,EQ就是管理个人情绪的能力。
这里不得不提及“克己复礼”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繁,传统的礼制被挑战。孔子认为,社会混乱源于人们不再遵守礼法和道德规范。
解词克己复礼:
克己:
克己是自我约束,即克制个人私欲,控制冲动,通过自我修养而成为“仁者”。
复礼:
复礼是恢复礼制。中国的礼,是礼仪、礼节,更是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恢复礼制就是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维护社会稳定。
孔子认为,人人都要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于仁,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抓住了社会治理的根本。
管理社会就是管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从而构建有序社会,实现天下大治。
礼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大家发现没,孔子的克己复礼不就是培养个人的基本情商嘛。
如今的中国社会,我说礼乐崩坏的程度达到了中华有史以来之登峰造极,没人反对吧。
即便孔子痛心疾首的高呼礼乐崩坏的时代,那些纵横家们,不顾礼义廉耻,不择手段的去讨取功名,这些被儒家痛骂的纵横家,是不是比今天的精英们更要脸。
举个例子,我亲自经历的,在饭桌上,一个80后北京的正处级干部,他公开说,靠工资,孩子怎么上名校,哪有钱供房子,有什么资本在老婆面前充大丈夫。所以,不从体系化重构入手来改革,不论几零后上台也照样腐败。
回到主题,如何选拔人才?
讲个我外甥孙女的故事,提供点启发性思考。
这个孩子在学龄前就体现出情商卓越,我非常看好这个孩子。
中学期间,她就读一个女子私校,女孩子们在一起是非多,加上中西文化的差异,整个中学期间她都不是很快乐。
到了大学,她参加学校的各类辩论和演讲活动,并获奖。大学还没毕业,大的集团公司就给了她很优厚的条件,争抢人才。
她选择了大品牌集团,干了不久,不喜欢公司的文化,就换了现在这份工作,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不到30岁,仅仅大本学历,已经做到了高级主管。个人生活也很顺利,初恋就修成正果,男生不仅长得帅,还是精算师。
这个例子证明了从小的情商培养有多重要。
讲克己复礼和这个女孩的故事,我想说的是:
基础教育期间,要把学习内容基础化、简单化,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说,各类不同的兴趣类比赛,从而达到培育情商,热爱真实社会的效果。
人是社会存在的高级动物,社会是人之存在之镜像和土壤。如果每个人都沉迷于虚拟世界,人迟早会绝种的。
学习管子的方法论,理解孔子的苦心,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就是传承文明、保护中华民族能繁衍生息。
教育部的工作目标应该是
教育,要把寓教于乐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任务,回答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选拔方式”这三个课题。要知道,年轻人沉迷于虚拟世界,体现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宣传部
宣传要把寓教于乐、把管好流量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人们喜欢刷短视频,要让大家能刷到好作品,而不是刷到社会垃圾。
最后我想说,今天的中国,真的需要再次克己复礼,要构建良性社会,从管好社媒流量和文艺作品开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级目标是逐级递进的,每个人先从修身、齐家做起。
马霞
2025年9月4日
来源:马姐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