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走在坪山街头,我们经常“偶遇”一些AI环卫“管家”,它们自主识别垃圾、自动返回基站倒垃圾并加水,与环卫工协同配合完成复杂道路清扫工作……
行走在坪山街头,我们经常“偶遇”一些AI环卫“管家”,它们自主识别垃圾、自动返回基站倒垃圾并加水,与环卫工协同配合完成复杂道路清扫工作……
在这里
AI环卫不仅是机器作业
更是有温度的民生服务
如果AI环卫会说话
那它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让AI赋能AI环卫,一起来看看
《我,坪山街头的AI环卫机器人:从“看见”到“解决”,这是我的24小时工作日记》
清晨:我的“上岗宣言”
“大家好,我是编号14115的AI环卫机器人,家住坪山区‘机器人之家’。每天凌晨5点,我会准时被唤醒——自动充电至满格,系统同步推送当日作业路线:从人行道到社区的老屋片区,再到绿化带……任务清单里,不仅有清扫落叶,还需要关注一些路面障碍。”
上午:我的“火眼金睛”与“闪电响应”
“7:30,行至天桥通道,我的视觉传感器突然捕捉到异常:3辆电动车斜停在盲道上。‘违停识别’模块迅速启动,10秒内完成图像分析、定位标注,数据同步上传至‘基层治理指挥调度中心’。系统自动生成工单,派给附近的执法队员。
8:05,收到反馈:车辆已规范摆放。整个过程,我没说一句话,却让行人通行顺畅了不少。”
“9:15,在巡查时,墙面裂缝引起了我的注意。‘安全隐患’标签自动生成,坐标、照片、风险等级(中)实时回传。15分钟后,社区网格员到达现场设置围挡——这比以前人工巡查的平均响应速度快了近1倍。”
午后:“隐形搭档”与“智能调度”的默契
“正午12点,阳光最烈的时候,我来到自动加水站补充‘能量’。屏幕上显示,队友14119发现垃圾桶满溢,指挥中心已调度清运车前往。以前,这样的信息要靠人工上报,现在我们机器人之间能‘共享情报’,清运车再也不用‘瞎跑’了。”
“下午2点,后台数据告诉我:今天的有效作业时间比上周多了23%,因为我不用像人工保洁那样频繁休息。而巡防员老刘说,他今天的巡逻路线缩短了1/3,因为我们机器人已经替他排查了大部分安全隐患。”
傍晚:当数据变成居民的“安全感”
“夕阳西下时,我的‘工作日志’已记录:今日完成清扫面积2.3万平方米,识别并上报问题17起,其中15起已办结。后台显示,今年以来居民投诉量下降了,满意度却在上升——原来,当我们这些机器人把‘小事’处理在萌芽状态,大家的生活就少了很多烦心事。”
“晚上7点,我回到‘家’里充电,系统开始分析今天的作业数据,为明天的路线优化做准备。我知道,明天又会是干净、安全的一天。”
(以上内容为AI豆包生成)
文章手记
辅助提升工作效率、推动生产智能升级、改善赋能城市治理……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毛细血管,带来效率跃迁。深圳正在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凭借领先的创新能力、丰富的应用场景、扎实的基础设施,深圳在全球AI竞速中越跑越快。
作为深圳首个街道级全域、全时、全场景人工智能环卫示范区,坪山区通过引入高科技企业,打造街道智慧环卫一体化及绿化管养服务,推动行业场景与产业技术深度融合。从人工清扫到智能作业,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控,坪山区AI环卫的投用,不仅提升了城区城市环境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也为居民打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工智能深入赋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更显精度与温度。我们期待在坪山更多智能设备上线。
来源:鹰哥复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