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的这句古训,宛如一颗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人性本真的光辉。
作者:子墨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的这句古训,宛如一颗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人性本真的光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常常热衷于炫耀财富、地位和权力,然而,一个人真正值得炫耀的东西,却往往被忽视,那便是善良、教养、自律、包容以及见过世面的涵养。
一、善良,是人性的光辉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善良,是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它如同阳光穿透阴霾,温暖着每一个角落。
在欧洲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汉斯的年轻人。
小镇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许多房屋被淹没,人们流离失所。
汉斯自己的家也受灾严重,但他看到邻居一家老小被困在屋顶,处境十分危险。
尽管他刚刚救出自己的家人,已经疲惫不堪,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冲进洪水中,艰难地游向邻居家,将邻居一家老小背到安全地带。
之后,他又投入到救援其他村民的行动中。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什么回报,只是本能地想要去帮助那些处于危难之中的人。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是对陌生人的一次微笑,或许是对弱者的一次援手,都能传递出善良的力量。
善良,不需要华丽的言辞来修饰,它是一种本能的选择,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质。
二、教养,是无声的名片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教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品德教育和文化熏陶的综合体现。
它犹如一阵清风,在人际交往中悄然传递着优雅与尊重。
有一次,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他在街头遇到了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非常天真地和萧伯纳聊天,她并不知道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大作家。
萧伯纳很有耐心地回答着小女孩的问题,和她愉快地交谈着。临分别时,小女孩对萧伯纳说:“你回去可以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你和一个苏联小姑娘聊得很开心。”
萧伯纳听后深受触动,他感慨地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世界著名的萧伯纳聊得很开心。”这件小事体现了萧伯纳的教养,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轻视小女孩,而是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的童真。
就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育的花朵。
它是一个人无声的名片,比任何外在的装饰都更能彰显一个人的品质。
三、自律,是自我的掌控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自律,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约束。它如同灯塔,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是自律的典范。他每天坚持早起,然后开始写作,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写作计划,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字数。
同时,他也坚持长跑,多年来风雨无阻。他说,跑步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他的生活极其规律,这种自律让他能够在创作上保持高产,并且作品质量很高。
他用自律克服了人性中的懒惰和散漫,最终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正如康德所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的人懂得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并且能够抵制外界的诱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
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个人走向卓越的必备品质。
四、包容,是胸怀的宽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种胸怀的宽广,是对他人过错的宽容和谅解。
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广为流传。孟获多次被诸葛亮擒获,但他每次都不服气,想要再次反抗。
诸葛亮却没有因为孟获的反复无常而恼怒,更没有将他处死。
相反,诸葛亮每次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孟获,给他机会,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经过七次擒放,孟获最终被诸葛亮的包容所感化,心悦诚服地归降蜀汉。在家庭生活中,包容同样至关重要。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而包容则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包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
五、见过世面的涵养,是心灵的深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见过世面的涵养,是一种心灵的深度,是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之后所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淡定。
唐朝诗人王维,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他一生游历了许多地方,见过壮丽的山河,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他曾被卷入政治漩涡,遭受贬谪,但他没有因此而变得愤世嫉俗。
他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写下了许多意境深远的诗歌。他的涵养在他的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都展现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见过世面后的从容。
就像培根所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积累对涵养的塑造作用。
结束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这句遗言,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视那些真正值得炫耀的品质。
善良、教养、自律、包容和见过世面的涵养,这些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消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努力培养和坚守这些品质,用它们来装点我们的人生,成为一个真正富有内涵、值得尊敬的人。
来源:子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