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400多万元!为了吃好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4:10 1

摘要:在西湖街道长汀仕尚片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十余台挖掘机挥舞钢铁臂膀,推土机将新翻的泥土堆成整齐的田垄,项目负责人带着图纸穿梭在工地。4月底,这里将蝶变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田“变形记”

三月春光烂漫,

田野间农事繁忙,

武进的田间地头,

正上演着一场“土地革命”。

在西湖街道长汀仕尚片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十余台挖掘机挥舞钢铁臂膀,推土机将新翻的泥土堆成整齐的田垄,项目负责人带着图纸穿梭在工地。4月底,这里将蝶变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前这块地界碑都不齐整,现在每块田误差不超过5厘米。”指着正在铺设的暗管,推土机驾驶员王师傅介绍,这些地下管网能精准控制水量,比老一辈“看天浇水”强多了。不远处,测绘员小李手持RTK测量仪反复校准田埂弧度,“现在的农田建设就像绣花,田边排水沟坡度精确到0.3%。”

“高标准农田的特点是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副科长宋彦顺表示,作为苏南地区重要“米袋子”,武进区今年统筹推进国家级与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1100亩国家级项目与4000亩区级项目,涉及雪堰、礼嘉等6个涉农镇(街道),总投资逾2437万元,预计带动粮食亩均增产10%以上。

作为今年全区最大的

在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长汀仕尚片的变化尤为典型

“以前这里是村民住宅,搬迁后就留下了这么一片空地。2024年11月正式开工,再过1个多月,就能赶在水稻播种前完工。”站在新修的生态渠道旁,西湖街道农村工作局科员薛炜对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保留了原生水塘,用于农田排水收集,未来还要打造亲水步道。”据悉,该项目有1440亩,新建泵站3座,衬砌渠道4.721公里、管道1.343公里、排水沟2.777公里,建造渠系建筑物80座,建成后将种植水稻、小麦及部分豆类,水稻单产可达650公斤/亩。

从“巴掌田”到“万亩方”的进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大数据支撑的精量播种,无人农机的协同操作,让“一粒米”的旅程充满科技律动。

同一时间,滆湖畔,南夏墅街道三河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麦苗青青,工作人员正在更新“灌溉早知道”系统和一体化泵站智能阀门系统。“几十年前,村里就开始将分散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三河村党支部书记岳建波回忆,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村里积极承担后期运维责任,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夕阳西下,

施工车辆的轰鸣渐渐平息。

新修的灌溉渠倒映着晚霞,

如同在大地上勾勒的金色脉络。

这些凝聚着科技与匠心的良田,

正孕育着新时代的江南粮仓。

记者:宋祎凡

编辑:蒋欣彤

审核:杨富春 鞠燎原

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武进

来源:今日武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