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治通鉴》揭开真相:燕国为换取边境安宁,私下割让城池给齐国;
“弊在赂秦。”——苏洵一语道破天机。
战国时,魏国丞相公孙衍为遏制秦国,发起“五国相王”合纵联盟。
然而短短三年,联盟土崩瓦解。为什么?
《资治通鉴》揭开真相:燕国为换取边境安宁,私下割让城池给齐国;
楚国为争夺淮北之地,暗中与秦国签订密约。
利益面前,承诺薄如纸。
司马光在记载“智伯之亡”时写下警句:“恃才而骄,则人不亲;恃富而奢,则家必毁。”
智伯以武力胁迫韩、魏两家献地,转头却将粮食送往敌国换取珠宝。
最终韩魏连夜倒戈,与赵国合谋反杀智伯。
人性本质是趋利避害的精密天平——当你损害他人利益时,再坚固的联盟也会瞬间崩塌。
长平之战前夕,赵孝成王轻信秦国“割六城可求和”的谎言。
老将廉颇拍案怒斥:“秦人虎狼之心,岂能以肉饲虎?”
果不其然,秦国得城后立刻撕毁协议,四十万赵军惨遭坑杀。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冷峻批注:“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
那些因利益靠近你的人,也会因利益反噬你。
2020年某知名企业创始人被资本踢出局,重现了《资治通鉴》中田氏代齐的剧本——
田常通过大斗出借、小斗回收的“利益杠杆”,让民众心甘情愿拥护他取代姜姓齐国。
今日商战中的股权博弈、职场中的资源争夺,无非是千年人性剧本的重演。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观人之道,以利害察其心。”
他选拔将领时必做三件事:查其过往利益分配方式、观其对待弱者的态度、试其面对诱惑时的定力。
这正是《资治通鉴》智慧的落地——通过利益选择看透一个人。
《资治通鉴》用1362年历史验证的铁律其实是:
世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害。
当你学会用利害视角看人际关系时, suddenly(突然之间)——
那些欺骗过你的客户、背后捅刀的同事、借钱不还的朋友,他们的行为模式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最后想问一句:
那个你曾经最信任却伤了你的“身边人”,现在想起是否突然读懂了什么?
来源:知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