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伟人倒下了,后浪却对他连鞠个躬都嫌麻烦,这要搁在老一辈人身上,估计得气得直犯心口疼。可偏偏现在的年轻人里,还真有人越谈越嫌弃,有的甚至自觉把冷嘲热讽当时髦事儿。唉,说起来,这股劲头儿是怎么刮起来的?到底是教养出了岔子,还是社会风气有点怪,咱们得细细掰扯。
伟人倒下了,后浪却对他连鞠个躬都嫌麻烦,这要搁在老一辈人身上,估计得气得直犯心口疼。可偏偏现在的年轻人里,还真有人越谈越嫌弃,有的甚至自觉把冷嘲热讽当时髦事儿。唉,说起来,这股劲头儿是怎么刮起来的?到底是教养出了岔子,还是社会风气有点怪,咱们得细细掰扯。
你说,有些人年纪轻轻,对伟人没啥敬意——这事真怪吗?也许不怪。毕竟很多事,没赶上,你就没法真的感同身受。这年头的人吧,成长环境变了,身边能让你真切体会“饿肚子”的经历根本没有,经历动荡的故事也只在老电影里偶尔晃一回,更多的生活烦恼变成了晚上手机没电、早上地铁挤不上。说白了,“伟人是谁”这四个字摆在面前,也跟历史课上死记硬背的定义差不多,多一分体会,少一分真实。
可事情要是止步于“不太了解”倒也罢了,毕竟平常人还有自己的一摊事。但那些嘴里飙着“伟人有什么了不起”“那还不是过去的事儿”这种话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就琢磨——是不是家里头压根没人提过这些?小时候的家宴饭桌上,家长们可能更关心考试排名和房价涨了多少,很少有人再跟孩子谈“咱们这好日子,是从哪里来的”。孩子听多了房市,耳朵里满是升学压力,也就慢慢地,把“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成了广告台词,习惯了麻木。
我有个发小,从小一起胡同里长大的。他爸妈倒是常叨叨这些——可惜也是应付任务一般,语气里缺点感情。你要跟现在的孩子说个“伟人”,他可能还以为你说的是哪部热播网剧的新男主。唉,想想看,如果连爸妈都不当回事,初中、小学的课本上一笔带过,指望孩子自己悟出来,也有点太勉强了。
要怪起来,也不单是家庭。学校不是该帮衬着给后生一点“正经气”吗?可这些年,咱们把分数看的忒紧。你考高分,老师奖励你小红花,德育呢?往往是班会上喊两句标口号,回头大家照样在门口追着外卖小哥要奶茶。这么一来,谁还管你课本上那几段伟人的故事是真是假?有时有些老师自己都不愿多提历史人物——一是不感兴趣,二是怕讲偏了被投诉,三嘛,也许他们自己心里都揣着点疑虑:“这套说辞,对孩子还有用吗?”至于“毒教材”之类,也不是哪个老师就能决的事,大家都像赶鸭子一样往考点里赶,谁还管得了孩子们的精神皱褶?
可时代变了,风气这东西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回头想想,前些年电视上满是选秀、网红,热搜一水炫酷的“小鲜肉”“大女主”,全民都在嗑CP,英雄人物倒像是被卷成了陈年旧相册。孩子们在网上追星,偶像榜单一年一换,对曾经那些顶天立地的人物——无感。谁还在意当年是谁打下这一座江山,谁只想知道今晚哪个博主掉粉了。
可别让这世道一边倒了。最近两年不知你发现没有,反倒是各路“冷门”历史人物的故事渐渐冒了出来。成百上千的短视频账号,带着些土味口音,讲述谁谁谁在战壕里九死一生,讲得有鼻子有眼,一时间,连十多岁的孩子都会凑过来听两句。碎片化的传播也好,热搜下的反思也罢,总算是把一点人味、故事味、敬意,重新带进了我们的茶余饭后。
问题是,这股风起起落落,有点难稳定。网络上偶尔歪风一来,还是免不了乌七八糟的声音。有些人嘴里一句“言论自由”,其实专挑最贬损的段子往外甩。倒霉的是,明明自己也不是很懂,跟风喊两句就觉得自己特有态度。别说,其实最容易受影响的,还是年轻的小孩。年纪小,三观没定型,刚接触社会,脑袋瓜好像张白纸,偏遇上一两句走歪的“段子”,尤如病毒一下传染开来。“伟人也不过如此”,成了口头禅。可仔细问问——他到底做了啥,他们自己都答不上来。
你要说怪谁,这可不是一句“管好家里娃”就能解决的事。社会里的每个角落,有时候都暗暗地在改写孩子们的心思。电视剧、综艺、广告、社交软件……没一个真正独善其身。大环境一松懈,英雄也能变成狗血段子手口里的草点。幸好,这两年上头也开始真重视了,歪风不那么明目张胆了,有些底线也慢慢立住了,但,这事儿光靠制度压是不管用的,还是得“润物细无声”。
我有时会想,万一我自己有了孩子,要怎么跟他讲伟人?直接按头塞进纪录片里,肯定半分钟他就开始喊无聊。可一旦有个契头,比如他问我:“爸爸,为什么你小时候家里没西瓜吃?”这个时候,你就能一点一点,把人的故事、人的选择讲出来——让他感受到,是某些真实的人,曾经撑起这片天。不是神话,也不是课文,而是跟咱们一样,穿着布衫会挨饿、挨骂、会笑、会犹豫、会流汗的那种人。
百年老树也得小苗慢慢长,急不得。教育这事,有时候挺像种菜,下了种子,肥水得跟上,阳光别忘给点,最重要的,还得耐心盼着它破土。但咱也不能光等着,社会、家庭、学校,少了哪一环,都容易变味。别等孩子长大了,一问老一辈,他们嘴角一咧——“嗐,又是那种死板问题啊”。到那会儿,连“初心”俩字都快让他们觉得,多余得像遥远时代的口号。
你说,是不是有点意思?咱都想让孩子们心里有光——可光从哪儿来,还得一点点找、慢慢筑。别让偌大的人物,真的成了历史书上一句干巴巴的名字。其实,我们也曾经热血过、疑惑过、走偏过、回头看看,再直一回腰,也就没什么大不了。
这世上的事情,没那么容易定论。想问一句,你觉着——要让“伟人”这两个字,在下一代心里立得住,到底得靠啥呢?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