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疼痛难忍?警惕带状疱疹“作祟”!专家提醒:早诊早治是关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09:25 1

摘要: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疼痛常常让人坐立难安,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更会给人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近日,75岁的王爷爷就遭遇了这样一场“疼痛危机”——胁肋部的剧痛让他夜不能寐,而背后的“元凶”,竟是带状疱疹。

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疼痛常常让人坐立难安,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更会给人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近日,75岁的王爷爷就遭遇了这样一场“疼痛危机”——胁肋部的剧痛让他夜不能寐,而背后的“元凶”,竟是带状疱疹。

5天前,王爷爷的左侧胁肋部突然传来一阵阵剧烈疼痛,像针扎一样,有时还会牵扯到背部,哪怕轻轻咳嗽或转身,疼痛都会加重,甚至影响到正常吃饭和睡觉。家人赶紧带他去当地医院检查、治疗,疼痛还是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频繁。

于是王爷爷便慕名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接诊的毛叶主治医师详细询问了病史及完善体格检查后,发现疼痛的部位虽然皮肤表面没明显异常,但触摸时疼痛会加剧,而且疼痛区域沿着肋骨分布,符合带状疱疹的早期表现——在皮疹出现前,病毒已经开始侵犯神经,引发剧烈神经痛。

1.疼痛性质:呈阵发性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符合神经痛的特点。

2.疼痛区域:沿着身体一侧的肋间神经走行分布。

3.皮肤异常:虽然未见皮疹,但疼痛区域的皮肤轻轻触碰就感到异常敏感和疼痛。

基于这些特征,毛叶医师判断,这极可能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的“前驱期”表现——皮疹发出之前,病毒已激活并攻击神经,引发了剧烈疼痛。

医生团队立即为王叔叔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迅速启用口服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营养神经:配合使用B族维生素、甲钴胺等药物,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3.中医中药介入:根据其“肝经郁热、气滞血瘀”的病机,予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中药内服。同时预约了中医外治法,如针灸、火针、刺络拔罐等,旨在通经活络、缓解疼痛。

果然,第二天一早,患者胁肋部原本疼痛的地方就冒出了大片簇集的小水疱,沿着肋骨走向分布,正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皮疹。这也印证了医生的判断。

由于治疗及时,4天后,患者没有新发疱疹,原有水疱也逐渐干涸结痂,最让他欣慰的是,折磨他多日的剧痛明显减轻,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吃饭、活动也恢复了正常。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袁春云主任医师提醒:带状疱疹俗称 “缠腰龙”,虽常绕腰部发作,但可发生在任何有神经的部位,特点是单侧性、沿神经带状分布,且伴有剧烈疼痛。

王爷爷的案例很典型,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常伪装成心脏病、阑尾炎、肋间神经痛等,易误诊。因此,若出现单侧身体(如胁肋部、腰背部、头面部)阵发性、针刺样或烧灼样剧痛,且与神经分布区域一致,哪怕没出皮疹,也要警惕带状疱疹,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诊断、早治疗(最好在发病 72 小时内)是关键。早期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减少神经损伤,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急性期症状、预防后遗症方面,往往能取得明显疗效。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