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沂蒙大地的青山绿水间,红色历史与生态田园交织成独特的文旅密码。临沂农商银行系统化身“金融画师”,以创新信贷为笔、精准服务为墨,在蒙阴与沂南两地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文旅振兴画卷,让沉睡资源“活”起来、乡村风景“火”起来。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文明阳 杨春锋 本报记者 姚慧
在沂蒙大地的青山绿水间,红色历史与生态田园交织成独特的文旅密码。临沂农商银行系统化身“金融画师”,以创新信贷为笔、精准服务为墨,在蒙阴与沂南两地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文旅振兴画卷,让沉睡资源“活”起来、乡村风景“火”起来。
“炮火声”里的金融护航
“轰!”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孟良崮山脚下,在《英雄孟良崮》实景演出现场,纵深150米的三层立体舞台上,炮火特效与旋转舞美交织,瞬间将观众拽回1947年的战场。当游客们紧握拳头跟着演员高喊“冲啊”时,很少有人知道,这场震撼演出的背后是蒙阴农商银行与时间赛跑的“金融救援”。
该项目启动初期,因特效设备采购和舞台搭建的资金缺口巨大,建设进度一度停滞。蒙阴农商银行“红色金融突击队”在72小时内完成实地尽调,打破传统审批流程,将2000万元信贷资金如“及时雨”般注入。如今,该实景演出不仅重现了“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沂蒙大爱,更形成“观演+研学+红色培训”的全产业链,累计接待游客22.3万人次,让沂蒙精神在光影中代代相传。
山林深处的疗愈密钥
穿过云雾缭绕的岱崮地貌,蒙阴县无名境·回崮民宿的无边泳池倒映着连绵青山。“在这里,连风都带着治愈的味道。”游客李女士在该民宿的留言簿上写道。3年前,该民宿创始人刘家成曾为“三线军工遗址”修复与生态化改造所需的资金愁白了头。
正当刘家成一筹莫展之际,蒙阴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民宿贷”,不仅为其提供了1500万元低息贷款,还联动设计团队优化资金使用方案。如今,曾经的废弃厂房变身“1960酒吧”,村民的闲置院落被改造成星空客房。该民宿年均营收突破800万元,带动65位村民端起“旅游饭碗”,让“闲置资源”蝶变为“金山银山”。
“以前靠山吃山挖石头,现在靠山吃山卖风景!”蒙阴县百泉峪村农家乐老板娘方老板笑着为客人们盛上泉水炖鸡。曾经因采矿满目疮痍的山村如今清泉潺潺、民宿林立。蒙阴农商银行推出“整村授信+绿色金融”模式,为全村76户农家乐“无感授信”1330万元。
百泉峪村村民用贷款改造的“泉水民宿”在旺季一房难求,村集体依托资金建起的“百泉博物馆”成为游客打卡地。如今,百泉峪村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户均年收入从不足5万元跃升至20万元,实现了从“灰头土脸”到“颜值变现”的华丽转身。
影视基地的红色穿越
“各小组注意!向县城发起总攻!”在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随着“团长”一声令下,千名游客举着道具枪,踏着沙袋掩体,在枪炮声中体验“解放县城”的热血。这个刷爆全网的“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日均吸引超5000人打卡,却曾因设施不足陷入困境。
沂南农商银行在走访中得知该情况后,24小时内完成授信审批,发放1900万元贷款助力该项目新增VR体验馆、扩建停车场。“银行还给我们办理了‘综合收单’,现在客户只需扫码付款,生意红火得像放鞭炮!”该项目负责人李老板兴奋地说。
桃园深处的“诗和远方”
推开桃溪山居的雕花木门,桃花香混着茶香扑面而来。该民宿经理指着新落成的星空露营区说:“农商银行提供的410万元贷款帮助我们把农家小院升级成网红打卡地。”曾经,这家藏在沂南县铜井镇的民宿因设施陈旧无人问津,如今该民宿不仅有露天影院、特色豆沫宴,还推出了“桃花酿”伴手礼。
每逢周末,该民宿订单爆满,带动周边销售山货的农户年增收30万元。“白天爬竹泉村,晚上住田园民宿,这才是向往的生活!”游客陈女士感慨道。
樱桃树下的财富密码
“以前看着满山的樱桃花干着急,现在花一开就高兴。”沂南县双堠镇种植户刘宝烈望着新建的智能大棚笑得合不拢嘴。他的200亩樱桃园采用“大棚早熟+露天晚熟+观光采摘”模式,却因前期资金短缺,智能大棚建设迟迟无法落地。
沂南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驻村办公时得知该情况后,两天内为其送来了45万元低息贷款。如今,大棚里的樱桃提前1个月上市,采摘园里,游客络绎不绝。该行还联动电商平台,让双堠樱桃搭上直播快车,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让红樱桃真正变成“金疙瘩”。
从红色记忆的沉浸式唤醒到田园风光的诗意呈现,临沂农商银行系统用金融活水浇灌出文旅融合的“沂蒙样板”。每一笔贷款背后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每一次服务创新都在书写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让这片英雄的土地既留住历史的厚重,又绽放时代的光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