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化企业创新大环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1:10 1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抓科技创新就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成为广泛共识。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化企业创新大环境

本期采访对象:

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机械研究所结构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左立朝

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副校长 赵国增

河北宏达隆业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延鑫

邢台学院科研处处长 董丽丽

本报记者 王露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抓科技创新就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成为广泛共识。

当前,我市正直面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引育不足等现实短板,探索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的务实管用之策。各行各业工作者也结合他们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新尝试、新思考,提出了具体建议。

引进高端人才,破解技术“卡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部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外部引进,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中低端。

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模仿到独创、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机械研究所结构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左立朝建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引育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为邢台实现“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催生一个经济增长点”提供核心智力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公司研发的轴承产品已经广泛用于自动化机械、高速电机、汽车等领域。”河北宏达隆业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延鑫说,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是企业攻克核心技术的关键力量。他建议,持续在项目资助、人才特殊调配等方面予以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激励企业发挥产学研结合主体作用,让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更愿意到一线来,为破解技术“卡点”出力。

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位于宁晋县的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由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我省首家新能源领域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组织真实生产场景实习,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学院副校长赵国增说。

他建议,在产教融合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推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全市各对口高校开展更加适应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生产实习,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例如,让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同时,加深他们对工作岗位和产业发展现状的认知,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水平,更快成长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建议本地高校围绕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培养更‘对口’的专业人才。”左立朝建议。

形成“需求清单”,精准转化成果

在参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左立朝发现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需求有时也存在错位问题。“高校科研团队多以论文、专利为导向,追求技术前沿性,但企业需要的是更低成本、更快速实现产业化的方案。建议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把各类需求形成分级分类的‘需求清单’,动态推送给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助力针对性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精准、高效转化科研成果。”左立朝说。

“我们可以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探索 ‘研发——转化——孵化’一体化生态链,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邢台学院科研处处长董丽丽建议,对照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探索我市与京津共同研发与合作共享机制,更加有序地开展人才交流、联合攻关、科技特派团组建、场景联合创新等工作,提高京津科技成果、优质项目在邢台转化、落地的效率和比重。

“有的企业家技术熟、实践经验丰富,但没系统学过专业理论,在和科研专家面对面交流时,成为一大障碍。”崔延鑫建议,常态化邀请全国各地高水平专家深入科技创新一线,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集中培训,把车间当课堂,系统传授理论知识,帮助更多企业家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