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铜盆奇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11:04 1

摘要:绍兴十八年秋,新任湖北转运使吕愿中率领一支由二十余艘官船组成的船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时值九月,江风已带凉意,两岸芦花如雪,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绍兴十八年秋,新任湖北转运使吕愿中率领一支由二十余艘官船组成的船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时值九月,江风已带凉意,两岸芦花如雪,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站在船头的吕愿中捋着胡须,望着远处渐渐显现的山影,问身旁的幕僚:"前方是何山?形态如此奇特。"

幕僚拱手答道:"回大人,此乃小孤山,江中一孤峰,与对岸大孤山相对。山上有座小姑庙,香火颇盛。"

吕愿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既是名胜,不妨停船一观。"

船队于是在小孤山下抛锚停泊。吕愿中带着两名亲随,沿着蜿蜒的山径向上攀登。山路崎岖,石阶上布满青苔,显然游人稀少。约莫半个时辰后,三人来到一处平台,一座灰瓦小庙静静矗立在那里。

庙门上方悬着一块斑驳的匾额,上书"小姑庙"三个褪色的大字。推开吱呀作响的庙门,里面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夕阳透过窗棂斜射进来,照在正中的神龛上。

神龛中供奉着一尊女神像,约三尺高,面容姣好却带着几分威严。神像身着唐代服饰,右手持一柄玉如意,左手轻按腰间。像前香案上摆着一个铜盆,盆中积着浅浅的清水。

"这庙怎地如此冷清?"吕愿中环顾四周,只见墙角蛛网密布,地上灰尘积聚,显然久未打扫。

一名佝偻老者从后殿走出,见有客人,忙上前行礼:"老朽是此庙庙祝,不知贵客光临,有失远迎。"

吕愿中摆手示意免礼,目光却被香案上的铜盆吸引。那铜盆呈八角形,边缘铸有精细的花纹,盆底隐约可见铭文。他走近细看,只见盆底铸着"开元七年贡"四个小字,旁边还有一行模糊的诗句。

"这铜盆..."吕愿中伸手抚摸盆沿,触感冰凉光滑,"可是古物?"

老庙祝点头:"据传是唐代供奉之物,已在此庙数百年。小姑娘娘显灵时,盆中清水会无风自动。"

吕愿中精通古玩,一眼就看出这铜盆价值不菲。他心中一动,对老庙祝道:"本官新任湖北转运使吕愿中,今日路过宝刹,愿捐资修葺庙宇。只是这铜盆已旧,不如换用新的。"

不等老庙祝回应,他已命亲随取来船上带来的一个新铜盆,将香案上的古盆换下。

"这...这使不得啊!"老庙祝慌忙阻拦,"此乃小姑娘娘心爱之物,动之不祥..."

吕愿中笑道:"老丈多虑了。神明有灵,当知本官好意。"说罢,不顾老庙祝再三劝阻,执意将古铜盆带走。

离开小庙时,吕愿中似有所感,回头望去,只见夕阳余晖中,小姑神像的眼睛仿佛闪过一丝寒光。他揉了揉眼,再细看时,神像依旧如常。

"大概是眼花了吧。"他自言自语道,抱着铜盆心满意足地下山去了。

回到船上,吕愿中命人将铜盆小心收好,放入专门装载贵重物品的副船中。当晚,他在灯下仔细研究这件意外收获。铜盆在灯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盆底的铭文除了"开元七年贡"外,还有一行小诗:

"清江孤女守寒潭,不羡人间金玉盘。若得君子常拂拭,愿照婵娟共岁寒。"

吕愿中反复吟诵这几句诗,总觉得其中似有深意,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夜渐深,江风渐起,船身微微摇晃,他打了个哈欠,将铜盆放在案旁,吹灯就寝。

睡梦中,吕愿中恍惚看见一位白衣女子站在床前,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明亮如星。女子幽幽叹息:"为何要夺我所爱..."声音如泣如诉,在舱内回荡。

吕愿中猛然惊醒,发现舱外风雨大作,船身剧烈摇晃。他匆忙披衣起身,只见江面上狂风卷起巨浪,拍打着船队。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汹涌的江水。

"大人!不好了!"一名水手慌张来报,"副船缆绳断裂,正在漂离!"

吕愿中心中一紧——那艘副船上正装着他今日得来的铜盆!他急忙冲出舱外,只见在狂风暴雨中,那艘副船已被浪涛推离主船队,向江心漂去。

"快!划小船去救人救货!"吕愿中大喊。

几名勇敢的水手驾着小艇试图靠近副船,但风浪太大,小艇几次险些翻覆。突然,一道闪电劈下,正中副船桅杆。木屑四溅中,副船开始倾斜,船上货物纷纷滑入江中。

"我的铜盆!"吕愿中失声叫道,眼睁睁看着那艘船在江心翻覆,所有货物尽数沉入滔滔江水。

风浪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明才渐渐平息。吕愿中派人四处搜寻,但除了几块漂浮的木板外,副船及其货物已无迹可寻。更奇怪的是,翻船处江水极深,连擅长潜水的渔夫也摸不到底。

损失一艘船和若干货物对转运使船队来说不算大事,但吕愿中却对那个铜盆念念不忘。一连几日,他都闷闷不乐,后悔没有将铜盆带在主船上。

七日后,船队抵达蕲州。吕愿中处理完公务,心中仍惦记着那个铜盆。他忽然想到,既然小孤山不远,何不再去一趟小姑庙?或许老庙祝知道铜盆的更多来历,能帮他再寻一个类似的。

于是吕愿中轻装简从,乘快船返回小孤山。再登山顶时,已是黄昏时分。小姑庙依旧静静矗立在那里,只是庙门紧闭,显得更加冷清。

吕愿中推门而入,只见老庙祝正在神龛前添油点灯。见他进来,老庙祝竟无半点惊讶之色,只是淡淡地说:"大人回来了。"

吕愿中正欲开口,目光却被香案上的物件吸引——那里赫然摆着他以为已经沉入江底的古铜盆!盆中依旧盛着浅浅的清水,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这...这怎么可能?"吕愿中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香案前,仔细查看铜盆。确实是那个"开元七年贡"的古物,连盆底那行小诗都一模一样。

老庙祝幽幽道:"小姑娘娘不愿割爱,铜盆自然回来了。"

吕愿中伸手触摸铜盆,触感冰凉如昔。他忽然想起梦中那个白衣女子的话:"为何要夺我所爱..."

"老丈,"吕愿中声音有些发颤,"这铜盆...究竟有何来历?"

老庙祝叹了口气,在神龛前点燃三炷香,缓缓道出原委:

相传唐开元年间,江州有一渔家女名唤小姑,生得貌美且心灵手巧。一日,她在江边浣纱时,救起一位落水书生。书生感其恩德,赠以铜盆为信物,许诺高中后回来迎娶。谁知书生进京后,被宰相看中招为女婿,背弃了誓言。

小姑日夜守望,终不见情郎归来。后来得知书生负心,悲痛欲绝,投江自尽。死后魂灵不散,常显灵于小孤山,护佑过往船只。当地人为她立庙祭祀,那书生听闻后良心发现,将当年御赐的铜盆送到庙中供奉赎罪...

"原来如此..."吕愿中恍然大悟,"难怪盆上刻着'不羡人间金玉盘'..."

老庙祝点头:"此盆乃小姑娘娘唯一念想,百年来无人敢动。大人那日强行取走,娘娘便掀起风浪将其取回。"

吕愿中闻言,冷汗涔涔而下。他整衣肃容,向神像深深一揖:"下官有眼不识泰山,冒犯神灵,罪该万死。今愿捐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以赎前愆。"

神像静默无言,但香炉中的香烟忽然笔直上升,在神龛前形成一个旋涡,然后慢慢散去。老庙祝见状,面露喜色:"娘娘已原谅大人了。"

吕愿中再三拜谢,当夜便宿在庙中厢房。睡梦中,那位白衣女子再次出现,这次面容清晰,正是庙中神像的模样。女子对他微微一笑,颔首致意,然后化作一缕轻烟消散。

次日,吕愿中下山后立即命人筹备修庙事宜。三个月后,破旧的小姑庙焕然一新,殿堂宽敞,神像重镀金身,香火日渐鼎盛。而那个古铜盆,依旧静静摆在香案上,盆中清水映照着神像慈悲的面容...

后来吕愿中在湖北任上颇有政绩,民间传言是小姑娘娘保佑。每当有人问起铜盆之事,吕愿中总是笑而不答,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敬畏。而那首刻在盆底的小诗,他早已铭记于心,时常在月明之夜独自吟诵:

自从小姑庙重修之后,吕愿中便时常做一个怪梦。梦中他不再是转运使,而是一个青衫书生,背着书箱,独自行走在长安城外。夕阳西下,远处江水泛着金光,一个素衣女子站在江畔,朝他轻轻挥手。

"公子,可要渡江?"女子的声音清泠如泉。

梦中的他欣然答应,登上女子的渔船。女子摇橹,水波荡漾,她侧脸如画,眉目间却含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姑娘为何独自在此摆渡?"他问道。

女子垂眸:"等人。"

"等谁?"

"等一个负心人。"她抬眼看他,忽然一笑,"公子很像他。"

吕愿中猛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江风轻拍船身。他披衣起身,点亮油灯,案上摊着一本《江州地方志》。他翻到记载"小姑庙"的一页,上面寥寥数语:"唐开元间,有渔女小姑,因情投江,乡人立庙祀之。"

他合上书,心中莫名怅然。那个梦太过真实,仿佛是他前生的记忆。他想起铜盆上的诗句——"若得君子常拂拭,愿照婵娟共岁寒",忽然明白了几分。

次日,他召来幕僚,问道:"本官欲往江州查访民情,可有什么名胜值得一观?"

幕僚思索片刻:"江州有琵琶亭,乃白居易送客处;又有浔阳楼,可观长江之壮。"

吕愿中摇头:"可有什么古渡口?"

幕僚讶异:"城南确有古渡口,名为'女儿渡',相传是唐代一位渔女摆渡之处,如今早已荒废。"

吕愿中心头一震,当即决定前往。

女儿渡杂草丛生,只剩几块青石板半没在江水中。吕愿中站在渡口,望着滔滔江水,恍惚间又看到那个素衣女子摇橹而来。

"大人,此处风大,还是回去吧。"随从劝道。

吕愿中却蹲下身,拂开石板上的青苔,发现上面刻着几行小字,已被岁月磨得模糊不清。他命人取来纸墨,拓印下来,带回衙门仔细辨认。

夜深人静时,他对着灯影辨认那些字迹,终于拼凑出一首诗:

"昔日赠盆许白头,谁知君心逐水流。

江畔空余浣纱石,夜夜月明照孤舟。"

字迹娟秀,似出自女子之手。吕愿中长叹一声,忽然明白,这或许就是小姑当年刻下的诗句。他摩挲着铜盆,喃喃道:"原来是你等我百年……"

是夜,吕愿中再次梦见小姑。这次她站在月光下的江面上,衣袂飘飘,朝他微笑。

"公子终于想起来了?"她轻声问。

吕愿中怔然:"我……果真是当年负你的人?"

小姑摇头:"前世因果,早已随风而逝。我只是想告诉你,铜盆归来,我心愿已了。"

"那你为何还留在人间?"

"等你一句道歉。"她眼中含泪,"如今你重修庙宇,诚心悔过,我也该走了。"

吕愿中猛然跪下:"是我负你……"

小姑却扶起他,柔声道:"不必再提。只愿你余生为民请命,不负初心。"说罢,身影渐渐淡去,化作一缕轻烟,消散在江风中。

吕愿中惊醒,发现案上的铜盆竟微微泛着荧光,盆中清水无风自动,映出一轮明月。他伸手触碰,水面忽然平静,月光消散,铜盆恢复如常。

此后,吕愿中在任上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他每年都会去小姑庙祭拜,亲自为铜盆换水擦拭。而那个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多年后,他告老还乡,途经小孤山,特意下船登庙。庙宇依旧香火鼎盛,铜盆静静摆在香案上,盆底的诗句已被摩挲得发亮。

老庙祝已须发皆白,见他来了,笑道:"大人可还记得当年之事?"

吕愿中点头:"此生难忘。"

老庙祝意味深长地说:"小姑娘娘曾托梦告诉我,她已轮回转世,前尘尽消。"

吕愿中微微一笑,俯身对着铜盆轻声道:"愿你今生,得遇良人。"

下山时,江风拂面,远处传来渔歌阵阵。吕愿中回头望了一眼小孤山,云雾缭绕间,仿佛有个素衣女子站在山巅,朝他挥了挥手,随即隐入云中。(完)

来源:故事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