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邳州地方志》记载,土山刘井粉丝制作技艺始于明代天启年间(刘氏六兄弟移居此地开挖六口井,刘井因此得名,村民利用井水,开始制作红薯粉丝,并取得成功),成型于清代。乾隆年间,刘井村已形成“冬前制粉、腊月漏丝、正月上市”的农事传统。刘井粉丝采用传统酸浆提取工艺,精
邳州市土山镇聚焦深耕“刘井粉丝”这一区域“土特产”品牌,立足资源禀赋和传统技艺,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出一条从“一村富”迈向“一起富”的强村富民新路径。
据《邳州地方志》记载,土山刘井粉丝制作技艺始于明代天启年间(刘氏六兄弟移居此地开挖六口井,刘井因此得名,村民利用井水,开始制作红薯粉丝,并取得成功),成型于清代。乾隆年间,刘井村已形成“冬前制粉、腊月漏丝、正月上市”的农事传统。刘井粉丝采用传统酸浆提取工艺,精选优质红薯,经洗薯、石磨粉碎、布袋吊浆、缸沉、二次洗粉、打芡、漏粉、煮粉、激粉、冷冻、解冻、晾晒等12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口感劲道、久煮不糊的特点,在苏北、鲁南地区享有盛誉。目前,刘井村拥有传统粉丝制作手艺人员150余人,从事粉丝生产的农户182户,年产粉丝3000万斤,年产值达1.5亿元,有效带动刘井村群众增收致富。
为将“土山粉丝”这一“土特产”做大做强,土山镇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全国粉丝产业现状:目前,全国粉丝市场规模约200亿元,2024年销售额约217.5亿元,实体产量155.57万吨,国内消费量144.03万吨,出口量11.55万吨,出口额10亿元,占总产量7.4%,预计2028年出口量将突破50万吨。行业前5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5%,其余多为农户生产,山东招远等地已形成“双塔”“六六顺”“冠珠”等知名品牌。刘井粉丝制作工艺与烟台龙口粉丝一脉相承,均采用酸浆提取法,仅原料存在红薯与绿豆(豌豆)之别。基于刘井粉丝群众认可度高、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鲜明、品牌提升空间广阔、产业链延伸性强等特点,土山镇将刘井粉丝确定为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产品产业,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实现从“明代一口井”到“现代一座园”的产业升级。
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研讨会议,形成共识:实施抱团发展,21个行政村共同入股,成立邳州忠义刘井粉丝有限公司,协同打造“刘井粉丝”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7月,通过法拍获取西营板厂低效闲置用地,投资900万元建成6000㎡标准化厂房及附属设施;投资600万元,建设粉丝手工生产线、自动生产线各1条,石磨面粉生产线1条,酸辣粉生产线1条,推出“土山土味”系列农产品。为保护传统农户利益,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主打高端粉丝市场,产品涵盖红薯细粉、宽粉、粉皮、酸辣粉、鸭血粉丝、牛肉粉丝、石磨面粉、花干等20多个品类。通过支部书记直播带货、直营店开设、入驻38家商超等线上线下渠道,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0万元。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建设年加工能力1000万斤的淀粉加工中心,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依托徐州农科院技术支持,规划建设1000亩红薯种植示范基地,延伸产业至种植端,实现“从一颗红薯到一碗酸辣粉”的全链发展,全面带动“双增收”。
来源:澎湃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