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行家说Research最新统计,2025年1-6月底,全国范围内已签约、在建或投产(含部分投产)的储能系统及电池项目高达107个,同比减少9.3%,总产能达439GWh。项目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规模却有所增长,且单体产能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项目数量减少9.3%
当前,从锂电池到储能系统,控价格、去产能的反内卷行动已呈“燎原之势”。在此背景下,储能行业的产能扩张步伐是否会随之放缓?
据行家说Research最新统计,2025年1-6月底,全国范围内已签约、在建或投产(含部分投产)的储能系统及电池项目高达107个,同比减少9.3%,总产能达439GWh。项目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规模却有所增长,且单体产能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项目数量减少9.3%
据行家说Research最新统计,2025年1-6月底,储能系统集成类项目在建产能达209GWh,已投产产能为65GWh;储能电池类项目在建产能高达230GWh,已投产产能达162GWh。
数据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其中,从项目规模和投资单位成本的角度来看,储能行业在2024年上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
数据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首先,电池类项目尽管签约和建设项目的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规模却呈现增长趋势。平均规模从2024年上半年的3.85亿/GWh(77/20)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6.46亿/GWh(84/13),这表明行业正在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单个项目的容量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电池类项目涉及的企业有宁德时代、赣锋锂业、远信、中车、大连融科、远景、中创新航、楚能、海四达、晶科能源&亿纬锂能等等,这也反映出头部企业仍然在持续扩张产能,以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系统集成类项目平均规模从2024年上半年的6.8(68/10)快速减少到2025年上半年的1.57(11/7)。但是项目整体规模出现缩减的趋势,这表明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非盲目扩张,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低效或过剩的产能被淘汰。
数据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其次,投资的单位成本明显下降。以电池类项目为例,2024年上半年的单位投资成本为5.85亿元/GWh(451/77),而2025年上半年降至3.31亿元/GWh(278/84)。这反映出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数据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结合国家反内卷、去产能化的政策导向,这些变化表明储能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调整和优化。通过淘汰低效产能和推动技术创新,行业正朝着更加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储能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江苏在规模和项目数量领先全国从区域布局看,江苏省以30个项目总数领跑,系统与电池产能分别达58GWh和115GWh,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协同能力。
数据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甘肃省以18个项目位列第二,系统与电池产能分别为27GWh和36.6GWh。四川、河南、内蒙古、安徽、辽宁等地也因政策支持明确、产业基础扎实,成为优质产能的集聚地。
图片来源《2025行家说储能产业季度内参Q2》这一轮产能扩张的背后,是政策驱动、技术迭代、成本优化与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的共振。企业通过全国化布局,既响应“双碳”战略,又抢占市场先机,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更多储能项目进展,以及价格、政策、业绩、大事件解读参见行家说储能Q2季报。
来源:行家说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