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过半,这波“机器抢饭碗”潮里,有人躺平有人逆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22:58 1

摘要:上周五傍晚六点半,晚高峰的路口堵得水泄不通。我骑着电动车刚在红灯前停稳,一道黄影“嗖”地从我身边窜过去,外卖箱上“小王专送”四个大字晃得人眼晕。直到他在前面路口等红灯掀头盔擦汗,我才惊掉下巴——这不就是大学里天天穿西装、跟我们侃红酒年份的酒店前台主管吗?

上周五傍晚六点半,晚高峰的路口堵得水泄不通。我骑着电动车刚在红灯前停稳,一道黄影“嗖”地从我身边窜过去,外卖箱上“小王专送”四个大字晃得人眼晕。直到他在前面路口等红灯掀头盔擦汗,我才惊掉下巴——这不就是大学里天天穿西装、跟我们侃红酒年份的酒店前台主管吗?

他看见我也愣了一下,苦笑着扯了扯印着logo的外套:“早不是啥主管了,酒店大堂现在都用机器人办入住,哪还需要那么多人?我这叫‘灵活就业’,总比在家啃老强。”

跟着他进了旁边的商场,才发现这地方跟2022年比简直是两个世界。自动收银机一排溜儿亮着灯,跟成精的路灯似的,可没几个人停下结账。三楼更惨,空铺门上全贴着“转租”海报,风一吹哗啦响,比深秋的菜市场还冷清。以前在女装区跟打了鸡血似的导购小李,现在蜷在收银台角落刷短视频,见了我叹口气:“现在人进店就拍款号,转身在网上下单,我嘴皮子磨破也拿不到提成,跟个摆设似的。”

从商场出来,我顺路去银行补社保卡,晚上七点的大堂空荡荡的,十来台自助机跟站岗似的立着,人工窗口只开了俩。柜员老王偷偷跟我说:“搁以前中午休息都得排老长队,现在九成业务手机上点几下就完事儿。等社区那些大爷大妈都学会用手机办业务,咱前台说不定得裁一半人。”

这事儿不是个例,这大半年走哪儿都能撞见。打客服电话,得先听半分钟机器人叨叨“是否转人工”;楼下汽修店新上的智能诊断仪,三分钟就能揪出故障,比老师傅凭经验摸查快多了;就连出租车司机,现在乘客也懒得听他说“这条道不堵车”,导航一开,比老司机还靠谱。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卷”趴下。上周三我去见教培机构的朋友小郭,本来以为她早被裁员在家,结果人家掏出新名片——“学习顾问”。以前天天机械地回家长消息,现在专门挑学生搞不定的难题做“定制方案”,底薪涨了两成,说起这事儿眼睛都亮:“算法再牛,也没法把答案拆成小孩能听懂的话,这活儿还得靠人。”

对面服装店的阿慧更绝。今年开春店铺生意差得要死,她干脆把手机架在仓库里开直播,边翻货边唠:“线上一万人围观,下单的比实体店一天都多。”上个月工资单破万,是她以前满场吆喝时的三倍,现在走路都带风。

政府也没闲着,2023年下半年开始,人社部就拨了不少钱搞技能培训。以前开出租的张师傅,愣是利用夜班间隙学了调度算法,现在在网约车平台后台上班,管着几十条线路,工资比单纯开车翻了一倍还多。

再说回小王,上周末我又在小区门口碰见他,他把外卖箱往旁边一放,戴着耳机对着手机敲代码。他说自己天天记哪栋写字楼午餐单量高、哪条街夜宵需求大,打算以后去应聘“骑手调度系统”相关的岗位:“送外卖就是块敲门砖,以后我想帮平台设计怎么派单更高效。”

其实仔细想想,“被机器取代”这事儿真不算新鲜。以前算盘被键盘取代,敲键盘的人有了新工作;报社裁员那阵,自媒体又冒出来一堆机会;现在无人收银铺开了,懂数据运营的人反而更吃香。就像小王说的:“怕就怕停下来不学新东西,不然明天可能连送外卖都得靠机器人。”

夜里十点多,街上还有不少外卖骑手的黄马甲在晃,跟路边的路灯似的。有人低头刷手机抢红包券,有人趁着等单的间隙看网课学新技能。风刮在脸上有点凉,但脑子却很清醒——哪有什么永远的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是自己敢跟着变化走,敢学新东西。

你说要是算法真找上门了,是把它拒之门外,还是借着它的劲儿再往前迈一步?答案其实早就在自己手里了。毕竟红灯再长也会变绿,老行当再不行也会有新岗位冒出来,下一个转角,说不定就是新的起跑线。

来源:乡音话养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