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5日,中南大举行了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家书捐赠仪式。详情可点击跳转参见以下推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9月3日上午9时
天安门广场将隆重举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和苏联
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
是抗击军国主义
和法西斯主义的中流砥柱
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
挽救了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俄罗斯国立军事档案馆珍藏的档案中
文件中的字母“Z”格外显眼
这是苏联为秘密援助中国
制定的行动代号
苏联政府决定
抽调最好的飞行员
组成援华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战
央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
《鹰击长空》
8月30日至9月1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频道
播出了三集精品纪录片
《鹰击长空》
全景式展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鹰击长空》纪录片第三集伊始
56岁的叶莲娜 • 雅科夫列娃女士
手持红色康乃馨来到位于武汉的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她目光停在墓台下排第七块烈士碑牌
上面刻着她外祖父的姓名:
列夫·扎哈罗维奇·舒斯特尔
她向从未谋面的外祖父献上了鲜花
这一天
她们家三代人等了87年
她非常感谢中国人民
能够记得她的外祖父
▲叶莲娜来到解放公园烈士墓,向外祖父舒斯特尔烈士献花
这是叶莲娜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便将一份被她母亲伊拉
珍藏了87年的家书捐赠给了中南大
这封家书是她的外祖父舒斯特尔
1938年3月14日
从武汉写回去的唯一一封家书
▲叶莲娜女士的母亲伊拉的父亲——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列夫·扎哈罗维奇·舒斯特尔,从武汉写回的家书
▲8月5日,中南大举行了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家书捐赠仪式。详情可点击跳转参见以下推文:
《从俄罗斯专门来汉:她将珍藏87年的家书捐赠给中南大》
舒斯特尔曾是一名专业技术工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后
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中国
凭借驾驶战斗机的特长
协助中国人民抵御侵略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舒斯特尔来华前的戎装照
据俄罗斯国立军事档案馆解密档案
舒斯特尔1938年3月抵达汉口作战
1938年4月29日
日军以39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侵袭武汉
中苏空军并肩凌空杀敌
取得了汉口“空战大捷”
在这场与日军的空战中
舒斯特尔的战机受损
他毅然撞向敌机
与敌人同归于尽
▲米娜(左)与舒斯特尔结婚时的合照(即叶莲娜的外祖父、外祖母结婚时的合照)
因当时苏联援华抗战是秘密行动
收件也不稳定
舒斯特尔的妻子米娜(叶莲娜的外祖母)
只收到这一封舒斯特尔寄回的家书
直到舒斯特尔牺牲后
外祖母才知道
舒斯特尔当时是在“汉口”作战
叶莲娜说,此次决定捐赠原件时,母亲心中虽有不舍,但仍嘱托:“这封信已经陪伴我87年了,你把它送回到它的投寄地。”母亲希望这封家书能在维护中俄友谊中发挥作用。
▲舒斯特尔被授予苏联“红旗勋章”的表彰单
在国际社会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叶莲娜将家书捐赠给我校意义重大。中南大将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藏家书,深入挖掘、研究、传播其中蕴含的爱好和平、坚守正义、反对侵略的精神,让师生通过家书了解中苏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
此次叶莲娜女士能够来到中国,能够来到外祖父的墓前祭扫,源于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于十几年前发起的对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内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中的15位烈士的跨国报道。2016年,包括舒斯特尔在内的14位烈士的名字被增刻到解放公园内的苏军烈士墓碑上。谌达军和同事们通过查找史料、寻访其后裔,找到并还原了29名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的英勇事迹。这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结集出版了中文版和俄文版图书《武汉上空的鹰》。
2019年,他通过各种努力,联系上了舒斯特尔的女儿伊拉及外孙女叶莲娜,得知她们家三代人的心愿是能够到武汉看看亲人牺牲的地方。
在谌达军与我校的积极推动下
叶莲娜得以来到中国
来到外祖父的墓前
来到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员的宿舍
完成三代人的心愿
并将家书捐赠给我校
学校将筹建
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史料研究中心
重点聚焦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
特别是武汉保卫战期间的英勇事迹
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程
让青年在“行走的课堂”中
感悟真理力量
▲为感谢我校参与协助纪录片拍摄,片尾特此致谢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录片
《武汉上空的鹰》
10年前的2015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
凤凰卫视播出抗战史专题片
《武汉上空的鹰》
最大程度还原了武汉空战惊心动魄的瞬间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专家毛磊教授
和袁继成教授接受凤凰卫视采访
“武汉抗战是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的一个中心,它是抗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由敌人向我们战略进攻,我们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持久,武汉抗战这个意义是很重大。”毛磊教授说道。袁继成教授在专题片中多次出镜,讲述了苏联援华抗日历史。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毛磊教授为武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讲授了一堂约50分钟的党课。讲课结束后,王忠林与毛磊亲切交谈
“武汉抗战”的概念由毛磊、刘继增、袁继成等教授最早提出,1985年出版了《武汉抗战史要》。这本书作为武汉抗战新观点的集成意义非凡。书中提到,1938年的武汉是全国的战时首都,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团结、空前进步时期。武汉抗战是抗日战争由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进攻阶段向相持阶段过渡的转折点,为最终打败日本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书中提到,“‘武汉抗战’不是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局部区域性抗战,也不局限于军事范畴的武汉会战,而是涵盖了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自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到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再到1939年上半年的尾声延续,武汉不仅是全国抗战中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心。”
毛磊教授与袁继成教授毕生研究党史、武汉抗战等
毛磊表示
自己这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武汉
几十年研究“武汉抗战”
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概念
1945年9月2日
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3日被确定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了这一刻
中国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
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事业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更是最好的教科书
当80年过去
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硝烟虽已远去
奋斗的征程未有穷期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