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7日到20日,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总书记进侗寨话振兴、访古城看产业,一路调研,发表重要讲话,指引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的风采。
3月17日到20日,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总书记进侗寨话振兴、访古城看产业,一路调研,发表重要讲话,指引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的风采。
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在寨门口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丽江古城考察时,与居民、游客互动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近年来,中央企业以非遗保护传承、特色农业、生态保护为着力点,全面赋能云贵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央企技术、资金、人才的全方位支持下,一幅业兴、民富、村美的新图景正在云贵大地生动铺展。
匠心守护,民族文化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正经历着现代科技与传统文明的时空对话。面对风雨侵蚀及自然灾害等对遗址的威胁,中国中铁文保团队运用无损检测、地球物理勘探等前沿技术,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不仅实现了飞龙关和飞凤关的可持续保护,还为我国土司遗址保护与古砌体建筑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海龙屯遗址
位于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是我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保留着侗族传统建筑风貌。在肇兴侗寨的主要出入口、商业街、鼓楼广场、特色民宿等人员密集区域,都接入了中国移动高清AI摄像头,配合“云喇叭”终端,发现问题隐患一键喊话就能及时处理,为侗寨群众织起一张安全牢靠的监控防护网。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大龙哈傣族村寨百年佛寺静静矗立。中老铁路玉磨段工程线路穿越施工中,中国铁建建设团队在协助当地百姓进行迁建中为寺庙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使新寺庙既保留信仰特色又融入现代抗震技术,用匠心守护傣族村寨的文化根脉。
大龙哈傣族村寨百年佛寺
非遗产业化,既是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地方发展的重要路径。
彝绣,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传承近千年的“指尖记忆”。近年来,中智集团通过完善大姚彝绣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聚合彝绣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壮大绣娘队伍、多渠道宣传推广彝绣品牌、消费帮扶等措施助力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精美的彝绣产品
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有“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的美称。在这里,保利集团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成“布依之锦手绣园”,解决了数千家庭的就业问题。
2022年,中煤集团在贵州铜仁印江县木黄镇木盆村出资援建“木盆情”竹编公司,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打造非遗品牌、开拓市场化运营渠道,助力传承非遗竹编技艺的同时,实现了“手上技艺”向“指尖经济”的有效转化,推动木盆村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
木盆村留守妇女制作竹编工艺品
在贵州黔南福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内,绣娘们围坐在一起,指尖翻飞制作着传统的蜡染刺绣产品订单。中国移动开通5G直播,让更多人关注蜡染刺绣,学习传统手工艺,共同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在云贵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在贵州黎平黄岗村黄岗侗寨,中国旅游集团实施“禾仓美宿”项目,充分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如拦门酒、鼓楼对歌、进酒歌、侗布制作、手工扎染、“稻鱼鸭”农耕体验充分注入游览,打造沉浸式侗乡文化体验。项目由黄岗村集体合作社经营,中国旅游集团派员驻场运营管理,通过专业化运营,民宿服务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带动黄岗村313户1601名群众受益增收,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贵州德江县,中国五矿捐资打造共和镇焕河村美丽乡村生态露营基地,以乡村民宿为载体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古村寨历史文化。通过短视频传播,搭建焕河“山货”直播带货中心,开展新媒体人才培训,孵化出一批“大V”账号,2024年直播带货、旅游收入超4000万元,打造旅游业与休闲体验经济深度融合的崭新业态。
德江县焕河村全景
走进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承建的一个个特色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散发出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遵义海龙屯土司小镇景区
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凯里非物质文化博览园
中铁二十三局与贵州省清镇市政府共同投资开发的寻味贵州特色小镇项目
云南大理剑川古城以剑川木雕技艺闻名。为让游客更好了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电信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可为小镇游客提供一站式智能服务,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景点信息、行程规划,还能体验AR导览、VR全景等沉浸式互动项目。
大理剑川古镇智慧旅游平台
产业赋能,特色农业向新向优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云南丽江古城,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能不能邀请您来喝杯咖啡?”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同大家亲切交流:“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
作为中国最适合种植咖啡的地区,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咖啡已成为云南的一张新名片。
云南普洱宁洱县自1988年开始育苗咖啡,历经30余年发展,已成为普洱小粒咖啡主要产地之一,是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中的咖啡特色县。
自定点帮扶以来,中国宝武持续对宁洱咖啡全流程产业链优化升级,给予智慧服务、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等多方位支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还帮助吸引政府和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投入5000余万元,倾力支持宁洱县咖啡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咖农稳定务工增收。
2022年,中国宝武援建宁洱县现代咖啡产业创新园项目
2024年11月,在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首个“咖光互补”项目——云南普洱思茅那丙田160兆瓦光伏项目,中国首批光伏咖啡“顾洱咖啡”面世。在光伏板下,咖啡树繁茂生长,而光伏板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之中。
为满足咖啡企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自2024年起,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行动,云南普洱思茅供电局定期走访咖啡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用电规模,量身定制供电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咖啡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帮助企业制定节能计划,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电力加持的提升改造,多家咖啡庄园从单纯的咖啡生产基地,转变为集住宿、餐饮、咖啡体验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南方电网云南普洱思茅供电局工作人员走访咖啡企业
新寨村是保山小粒咖啡的原产地,自2013年起,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在高黎贡山区域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升级通信设施建设。便捷的网络不仅方便村民联系,还支持了线上线下电商互动、咖啡园区直播等。保山移动还联合华为等企业在高中低三个海拔布点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探索用物联网系统为咖啡种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咖啡品质。
新寨村咖啡庄园
自2006年定点帮扶云南临沧永德县开始,多年来,中远海运深耕彩云之南,积极开发推广云南临沧小粒咖啡。围绕云南临沧地区重点农业,中远海运在当地构建“种植-加工-物流”产业闭环,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临沧中远海运物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开发了“冠军豆”“云南临沧小粒咖啡350g”等12款咖啡产品。还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平台效能,积极推广云南临沧小粒咖啡,助推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国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贵考察时殷切嘱托:“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贵州铜仁,在中国电子的定点帮扶下,松桃县实施共建菌棒加工厂建设项目,发展“稻耳轮作”产业,即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种植黑木耳,黑木耳采收后又种植水稻,通过创新模式把“闲田”变“宝田”,提高了土地复种率。
松桃县木耳种植现场
自2020年起,国药同济堂以“自营+合作”模式深耕贵州山区,在铜仁江口、黔东南雷山等地推广淫羊藿种植近1.2万亩,带动4800户农户增收超2100万元。林间种药、家门口就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淫羊藿荫棚全景
在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国家电投贵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同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引进当地农业种植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短、平、快”的辣椒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新桥木科农业光伏电站种植的辣椒丰收
绿色发展,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和云南的优势所在。在贵州,总书记要求“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云南,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中国中铁用十余年时间通过治理与开发包含石漠化土地的区域,打造了一座占地3万亩的生态新城。项目相继投入40多亿元系统整治区域石漠化山地,修复区域生态。建设团队综合利用封山育林、改良草地、人工造林等手段,最终给区域石漠化土地披上了绿装。
据不完全统计,中铁国际生态城种植林草超过100万平方米、植树种苗1000余万株,完成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超过8000亩,给区域石漠化土地披上了“绿装”,将原本石漠裸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生态城镇,让“地球癌症”蝶变成“生态绿洲”,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答卷”。
开发建设前的原始石漠化地貌
建成后的中铁国际生态城
253个5G基站,为大理打造高原湖泊智慧治理样板夯实了数字底座;700余个智能水质、水位监测点“环抱”洱海,实时追踪134条入湖溪流,形成全方位的水质、水位监测;5G+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守护湖域空气质量,5G+VR全景摄像头将洱海月夜传向世界……在洱海保护治理过程中,中国移动助力大理州建成了“数字洱海”平台,通过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实现数字技术与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洱海保护治理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中国移动人员安装监测设备
“数字洱海”数据中心接入了洱海流域水文、气象、污水处理厂等26家单位的数据,通过覆盖洱海流域的400多个前端监测设备,搭建了一张智能感知网,可全天候掌握洱海环境变化态势。在全方位的监测治理下,如今洱海水质澄澈、水鸟翩跹,水边芦苇、菖蒲随风摇曳,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致。
中国铁建发展集团参与建设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澜沧江、流沙河”流域城区段水生态修复及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EOD)项目,是响应云南省“绿色发展引领”“大抓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进一步提升西双版纳州旅游品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4年2月1日,通过“治水+文旅”模式打造的旅游新业态“白象沙滩”对外正式运营。白象沙滩以生态修复和治水建设为载体,打造旅游新业态,通过“服务+”“会展+”模式持续赋能项目生态文旅创誉创效,擦亮了地方绿色发展底色。
生态修复后的白象沙滩夜景
中汽中心积极发挥高原机动车检测研发技术优势,连续6年承接开展云南省新车环保一致性核查工作,支撑地方环保部门严控高原机动车污染防治,同时发挥智库作用支撑云南省产业政策制定,有效推动云南省汽车产业发展,助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国资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