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难维持、净利润增长不到1%,爱尔眼科市值四年蒸发2600亿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21:21 2

摘要:在创新药接连大涨的背景下,昔日被各大公募基金热爱的“眼科茅”爱尔眼科失去了往日风采。公司股价持续在低位徘徊,与药明康德等创新药企业股价大涨形成鲜明对比。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创新药接连大涨的背景下,昔日被各大公募基金热爱的“眼科茅”爱尔眼科失去了往日风采。公司股价持续在低位徘徊,与药明康德等创新药企业股价大涨形成鲜明对比。

爱尔眼科股价萎靡不振,与公司近两年业绩增长缓慢有关。8月26日晚,爱尔眼科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归母净利润仅略微增长0.05%。在披露半年报后,8月27日爱尔眼科股价大跌4.34%。

作为昔日成长性企业,凭借持续不断地对外扩张,此前几年,爱尔眼科业绩维持高速增长。

但近几年,爱尔眼科独创的“爱尔发展模式”似乎正在失效。在此背景下,公司也在积极出海和布局AI,希望凭此打开增长空间。在人口出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爱尔眼科能否重回高速增长?

8月27日,在距离中报截止日最后几天,爱尔眼科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微增0.05%,该利润增速也是爱尔眼科自2020年以来的上半年利润增速新低。

爱尔眼科归母净利润增速过低,与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过高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由于公司购买的基金及其他投资理财产品表现较好,因此2024年上半年获得了1.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外,通过处理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及利息为公司带来了8480万元投资收益。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分别为3392万元、736.3万元,合计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超2.1亿元。因此,爱尔眼科在公司营收增速超9%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扣除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收益带来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扣非后净利润达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

虽然扣非后净利润增速较高,但从2023年计算,近两年爱尔眼科经营利润增速明显偏低。2023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扣非后净利润便达17.59亿元。以此计算,过去两年爱尔眼科扣非后年复合增长率仅为7.69%。

个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对于爱尔眼科这家过去高速成长的企业而言显然并不理想。

2009年,自创业板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便利,通过自建+并购的方式,快速扩大医院规模,医院规模也从最初的19家,发展到2025年6月30日的境内医院355家,门诊部240家,境外已布局169家眼科中心及诊所。

在医院数量持续增多的背景下,爱尔眼科业绩持续高增。

2013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及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9.85亿元、2.36亿元,2023年则分别上涨至203.7亿元、35.14亿元,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3%、30.5%。

与前十年相对比,爱尔眼科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今爱尔眼科仍在持续对外扩张及并购。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爱尔眼科对外并购医院和诊所数量超100家。即便如此,爱尔眼科业绩增速仍较为低迷。

(图 / 爱尔眼科官方微博)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爱尔眼科了解,2023年至今公司仍在通过对外并购及自建的方式扩大医院数量,但从结果来看,其营收尤其是利润增速较十年前明显较低,是否意味着,公司旗下单个医院盈利能力出现下滑,并购带来的业绩增量正在递减?未来,公司是否还坚持以并购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

爱尔眼科对「创业最前线」表示,近期收购的多为地市、县级医院,整体体量较小,基础眼病类业务占比较高,且目前公司体量较十年前扩大了很多。公司并购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此外,随着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上市公司自建的医院逐步增多。

直观来看,公司业绩增速下滑与整体消费疲弱及人口出生数量减少有很大关系。

从收入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眼前段项目、眼后段项目及视光服务项目。

其中屈光项目及视光服务项目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公司屈光项目收入及视光服务项目收入分别为46.18亿元、27.20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40.13%、23.64%。此外,该两项业务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两项业务,分别为56.12%、54.21%。

以屈光项目为例,所谓屈光项目主要是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据不完全统计,爱尔眼科屈光项目手术单价普遍在一、两万元不等。

近视、远视可以通过佩戴眼镜的方式解决,本质上属于消费医疗,且消费人群多为青少年。过去几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少年占比正在下降。

此外,近几年屈光项目消费意愿也在下降。此前,在年报中何氏眼科明确表示,“客户消费意愿下降,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屈光单台手术均价也在下滑。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北京的屈光手术价格已从2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7万元,其他城市价格更低,例如贵州的价格已经接近1.1万元。

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爱尔眼科屈光项目不论是收入增速还是毛利率均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爱尔眼科屈光项目毛利率为58.95%,2025年上半年公司屈光项目毛利率下降至56.12%。

与屈光项目相似的还有视光服务项目,同期公司视光服务项目毛利率也从58.04%下滑至54.21%。

由于利润增速持续下滑,加之投资者偏好有所转变,爱尔眼科在资本市场表现较其低迷。自2021年6月至今,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67%,市值蒸发超26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至今在政策的支持下,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创新药企股价接连大涨。2025年药明康德股价累计涨幅超90%,而爱尔眼科股价却下跌超3%。

如何推动企业重回高速增长,是爱尔眼科管理层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年报中,爱尔眼科提到中国老龄化加重,未来公司也在向老年人医疗发力。

但从目前来看,公司老龄化项目业绩并不理想,如公司的白内障项目,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速仅为2.64%。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爱尔眼科了解,目前公司各大业务收入增速均在下滑,且没有看到有业务业绩增速提升的迹象,是否意味着公司未来将进入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阶段?

爱尔眼科对「创业最前线」表示,近几年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消费增长乏力,DRG、DIP的推行对医保类眼病价格有所影响。

面对下行压力,为适应竞争形势变化,公司及时启动组织变革。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加强AI研究应用,能改造传统的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实现高水平发展,并不断降本增效。

面对股价持续下跌,爱尔眼科表示,股价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为维护公司股价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近年来,公司先后进行高管增持、股份回购,同时持续加大现金分红力度,2024年度分派现金14.87亿元,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71.2亿元。公司将努力经营,持续提升基本面,以数字化赋能医疗服务,以不断增长的回报回馈广大投资者。

在业绩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爱尔眼科也在不断尝试,寻求推动企业重回高速增长,例如寻求海外增量。

2017年爱尔眼科通过收购西班牙上市公司 Clínica Baviera.S.A而布局海外业务。2019年,爱尔眼科完成对ISEC Healthcare的收购,进军东南亚市场,2024年又持续并购了英国Optimax集团,正式进入英国市场。

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并购,爱尔眼科海外经营规模也在扩大。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爱尔眼科海外已布局了169家眼科中心及诊所。此前爱尔眼科表示,海外市场是星辰大海。

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并购,公司海外地区收入增速逐年提升,尤其是欧洲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欧洲地区收入为6.76亿元,2025年上半年上升至12.2亿元,收入增幅超80%。

不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并购带来的问题便是商誉高企,截至2025年6月30日,爱尔眼科商誉高达87.22亿元,为爱尔眼科后续发展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爱尔眼科了解,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尤其是欧洲收入增速仍维持20%以上的增速,公司预计未来五年欧洲增速能否持续维持在20%以上,相对于国内市场,欧洲眼科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爱尔眼科对「创业最前线」表示,目前公司眼科业务遍布欧洲各个国家,以公司收购的西班牙上市公司Clínica Baviera.S.A(“CB”)为例,2024年CB实现收入2.6亿欧元,截至年底共计137家眼科诊所,比收购之初接近翻番。但目前,CB在西班牙的市占率不足三成,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鉴于欧洲国家众多,未来,随着逐步扩张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以及本身内生增长,CB的体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仅从公司管理费用支出来看,公司布局AI带来的成本节约效果并不明显。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管理费用为15.59亿元,同比增长9.32%,略高于公司营收增速。

对于爱尔眼科而言,在青少年人群减少及眼科消费低迷的背景下,公司想要维持高速增长并不容易。持续对外并购固然能提升自身收入,但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若管理不善,将对公司形成较大冲击。未来,爱尔眼科管理层能否将公司重新带回快速增长轨道,「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注:文中题图来自爱尔眼科官网;其余未署名配图均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来源:创业最前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