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记者阅兵现场掩面哭泣:多希望中东人过上中国人一样的生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5:56 2

摘要:“太震撼了,看到最后我忍不住哭泣。”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在观看完九三阅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位来自战乱地区的媒体人动情地说:“我出生在一个战争国家,多希望中东人过上和中国人一样的生活。”

天安门城楼上“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记者注视着这支和平之师,不禁潸然泪下。

“太震撼了,看到最后我忍不住哭泣。”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在观看完九三阅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位来自战乱地区的媒体人动情地说:“我出生在一个战争国家,多希望中东人过上和中国人一样的生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训练现场,方浩明就曾亲身感受中国军人的风采。他形容中国仪仗队“脚步铿锵,气势如虹”,仅仅观看训练就被深深震撼。

方浩明当时直言“双眼放光”,难掩期待地表示,“连训练都如此震撼,正式阅兵更令人期待”。他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采访视频,成为了国际网友了解中国阅兵的一扇窗口。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纪念大会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编设的45个方(梯)队集中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与进步。

这次阅兵首次集中展示了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包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

其中,东风-61重型车载洲际弹道导弹是首次公开亮相。这款导弹采用重型车载机动发射方式,具备全球覆盖打击能力,射程突破12000公里,精度达到百米级。

方浩明不是唯一关注中国阅兵的外国记者。来自迪拜中阿卫视的蔼霖娜和毕诺也一同参与了报道工作,向阿拉伯地区观众现场传递阅兵现场的“高燃瞬间”。

另一位迪拜中阿卫视记者Olena Protchenko坦言:“你问任何国家的老百姓,最害怕什么?那就是生活在不稳定的时代。通过这次阅兵,我们能关注到中国力量和中国想展示什么,就是和平,我们要维护这个和平。”

博茨瓦纳《爱国者报》记者Bakang Thuso Tiro表示:“我想告诉我们国家的人民,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很强大的国家,这次庆典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中国,也对全世界。”

东风-61洲际导弹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战略威慑武器,威力令人瞩目。据公开信息,东风-61射程可达18,000公里以上,能够覆盖全球任何目标。

这款导弹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单枚弹头当量达50万吨TNT,总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数十倍。多弹头独立瞄准技术使打击范围覆盖4500平方公里,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东风-61还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和等离子隐身涂层,使拦截雷达发现距离缩短70%,每个真弹头伴随6个智能诱饵,模拟真弹头热信号,干扰敌方拦截系统。

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中国发展核力量的根本目的不是称霸,而是打破核讹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军事专家杨承军强调:“中国的核武器数量虽少,但非常可靠、非常有效。一旦发生核冲突,失败的一定是挑衅者而不是中国。”这种克制而坚定的核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在阅兵前夕,中外记者相遇梅地亚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都在准备早上直播报道,现场各国语言交汇,热闹非凡。

外国记者们不仅关注阅兵本身,还向工作人员询问北京出行小贴士、如何去长安街头打卡等等,希望从各个角度报道活动盛况。这种场景恰恰体现了中国开放的新闻环境和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好奇与关注。

巴基斯坦萨玛电视台记者Irfan Ashraf表示:“这次阅兵对于我来说非常有意思,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有强大的军事装备和防御装备。”

阅兵结束后,方浩明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凝视着城楼上“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他对记者说:“中国让更多的国家来到中国去合作,去一起去发展,让这个世界变成一家人。”

正如方浩明所看到的,中国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中国精神与国家形象的生动体现。它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中国热爱和平,但有足够力量捍卫和平。

您认为大国阅兵展示军事力量对世界和平有何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本文基于以下官方信源综合:北京时间、央视新闻、中国军网、环球网、新华网

来源:Enjoylife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