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沪指站上3888点,创十年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单日最高成交额甚至达到了3万亿元,刷新了近十年的纪录。
新消费、新科技、新金融引领结构性牛市。
作者 | RAYYYY
编辑 | 小白
8月26日,沪指站上3888点,创十年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单日最高成交额甚至达到了3万亿元,刷新了近十年的纪录。
总体看来,在大类资产方面,除了REITs和原油有比较明显的下跌之外,其余均为上涨。
如今“9.3阅兵”结束后,市场哪些机会可以去关注?哪些ETF基金对应这些机会呢?
随着“年初AI科技”突破、“5月军工科技”落地、“出口出海大潮延续强劲势头”以及“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渐近尾声”,市场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在这一背景下,A股大盘指数的震荡中枢有望逐步上移,整体表现或将持续强于预期。
在结构方面,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结构经历了明显演变。年初市场呈现出“银行-微盘”杠铃策略特征,传统金融与小微盘股各自表现。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和市场情绪回暖,投资主线逐渐清晰,形成了“新胜于旧”的产业定价逻辑。这一转变与2019年的市场结构有相似之处,但产业内涵已经完全不同。
当前市场结构与2019年同样呈现消费+科技双轮动特征,但具体内容已经升级换代:2019年是消费(代表是白酒、家电)+科技(代表是5G、消费电子等),两者呈现跷跷板效应。
对应到眼下,A股黄金坑后震荡市一致预期较为明确,结构上2025年则是新消费(3-6月定价新消费50组合)+新科技(1-2月定价AI、DeepSeek、智驾与机器人)双轮动。
新消费板块涵盖了国潮经济、银发经济、情感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反映了中国消费升级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这些领域具有更强的成长性和更高的估值弹性。
新科技板块则聚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政策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风云君个人观点来看目前比较倾向于认为A股黄金坑后可能进入震荡市,结构性机会将优于指数级机会。在这种环境下,把握新消费与新科技的双轮动节奏将成为投资关键。
在新消费相关投资标的中,港股通消费ETF(159245.SZ)、港股消费50ETF(159265.SZ)以及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SZ)值得我们去关注。
以上ETF均属新上市不久的ETF,跟踪港股通消费指数,拉出前十大重仓股来看,涵盖的公司更加偏向年轻消费,比如泡泡玛特、百胜中国和老铺黄金,以上都是年轻人更喜欢的消费品,也是所谓的“新消费”的政策方向。
新消费板块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政策支持,具有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长预期。
而新科技板块则凭借创新活动和政策红利,具有更高的业绩弹性,不过目前部分科技股存在被某些机构抱团的风险。
就单单看目前部分科技ETF的价格来说实属不便宜,投资者需要仔细去甄别,以防回调风险。
除了新消费与新科技板块以外,基金市场还有别的机会,比如真的要冲4000点,光靠科技撑不住,还得靠大金融来搭建舞台,无论是慢牛还是快牛,非银金融都是在前期最受益的主要板块之一。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上证指数耗时两年达成了40%的涨幅,而证券指数仅在慢牛启动的前三个月整体涨幅便高达48%。
尽管金融科技ETF已经涨过一波了,如果股市要上4000点乃至更高位置,它无疑是投资者布局市场的主选之一。
Choice数据显示,市面上共有3只金融科技ETF,今年以来平均涨幅超40%,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SH)今年以来回报最高,为41.6%。
为什么选用金融科技ETF代替证券ETF,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该指数成分股组合中,创业板成分股权重及科创板成分股权重合计超60%。
该指数第一大权重行业为计算机,占比超80%,覆盖了数字经济、ChatGPT、信创、金融IT等主题,代表性权重股包括恒生电子、同花顺、润和软件等。
其第二大权重行业为非银金融,占比近12%,成分股主要为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等。重仓公司聚焦金融、科技属性,成长驱动力强。
与证券ETF相比较,金融科技ETF之所以能够在同涨同跌的基础上实现了增厚收益的目的,是因为金融科技ETF以非银金融为基础,涵盖了数字经济、ChatGPT、信创、金融IT等热门主题,表现出较高的业绩弹性。
此外,消费电子行业也正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的起点,9月、10月正是新机的集中亮相期。
就拿9月来说,苹果秋季发布会定档9月9日,iPhone17系列开始引入Air超薄机。
Meta Connect发布会定档9月17日,此次预计将发布RayBan-Meta第三代以及首款量产AR眼镜MetaCeleste。
这些新产品有机会带动了钛合金中框、AI散热模组等关键部件单机价值量提升,为供应链企业奠定了扎实的业绩基础。
Choice数据显示,市面上共有5只消费电子相关ETF,均跟踪消费电子指数,今年以来平均回报为38.5%
消费电子指数成分股涉及手机产业链、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的公司,集中反映了在AI技术革新、产品迭代及市场需求变化背景下,消费电子行业的整体走势与发展潜力。
随着AI硬件的加速落地,该指数的成长空间有望继续被打开。
总的来说,从去年9月的政策驱动暴涨,到2025年的结构性双轮驱动,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市场可能继续演绎震荡上行格局,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资金流向和业绩兑现情况,在几大主线之间进行动态配置,才能在市场演变中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
来源:市值风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