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一向都很重。谁能忽略他几十年里留下的那些决定性瞬间?1960年,不大不小的一年,却有着某些特别的对话被尘封在历史角落里。那年,蒙哥马利到北京来,身份不寻常,英国退役元帅,身上沾着几场大战的硝烟。他的步伐在人民大会堂的地毯上留下了历史的
毛泽东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一向都很重。谁能忽略他几十年里留下的那些决定性瞬间?1960年,不大不小的一年,却有着某些特别的对话被尘封在历史角落里。那年,蒙哥马利到北京来,身份不寻常,英国退役元帅,身上沾着几场大战的硝烟。他的步伐在人民大会堂的地毯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两个人的会面,没有多少客套。蒙哥马利开门见山,谈国际局势,西方,尤其美国的动作让他心里不安。美国几乎成了西方世界的“老大”,但每个盟友都胆战心惊。蒙哥马利提出疑问,难道和平,就是靠着一个国家的威胁与扩张维持吗?毛泽东没有什么花哨的外交辞令,他直白地回道,美国和日本,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威胁。
没有用复杂的论证,也没有说教意味。毛泽东用数字堆砌出美国的力量,150万海外军驻扎在全球250个基地。亚洲、欧洲,美军分布得像蜘蛛网。野心明显到连英国人也看得出来,只是身不由己罢了。英国依附于美国,自身难保,西方秩序早就不是同盟之间的公平交流。
蒙哥马利问起日本,说是不是不必再担心这个被美国管着的小邻居。毛泽东反倒一口否认。美国在东方需要据点,而日本就是那只插在远东的锚。前阵子事情还没翻篇,美国与日本签署了新条约,日本竟把中国沿海也划进了“目标范围”里。侵略的意图明明白白,表面一套,背地又是另一套。
对话像是一场老朋友之间的棋局。蒙哥马利忽然反问毛泽东,中国变强以后,会不会像美国或苏联那样走向扩张?这问得不轻松。毛泽东很冷静,承诺五十年后中国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不会多一寸,也不会少一寸,不侵略不扩张。历史反复告诉他,侵略者总会被赶出家门,就这么肯定。
被这番表态震撼到的蒙哥马利,没敢继续追问什么。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不安分的角色吗?他自己不再坚持。其实他未必真的完全放心,只是表面上转了口风。西方不少人直到那一刻才意识到,面对强大的中国,既有恐惧也有误解。蒙哥马利的遗憾,也许仅仅在于他明白了中国的立场,却无法改变时代的大潮。
倒退60年,世界还是冷战,权力角逐的沙盘铺满地球。毛泽东以领袖的站位,掂量每一个外交动作。他没有幻想所谓西方公平,也不愿意在美国主导的框架里低头。中国的独立自主,不是口号,而是被一次次危机锻造出来的。毛时代的中国,遭遇经济困顿、政治孤立,可没人想过放弃。
美国和日本,就被点名为“敌对”。现在看,局势确实如他所料。国际上,美国持续打压中国,日本始终紧跟,美国有动作,日本就摇旗呐喊。欧美的新闻报道,新闻联播里的镜头,每年都少不了台湾、南海、钓鱼岛,带着某种刻意的紧张情绪。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战、科技限制把中国推回原点。
而日本,战后虽是败军,却在美国的强援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近些年遭遇经济困境,它的全球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美日在技术、军事、经济上相互支撑,利益捆绑,有时甚至多过同盟。日本距离中国太近,变成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哨兵”。中国的海域纠纷大都绕不开日本的身影。
每次听到“中国威胁论”,都觉得无聊而无力,国际关系没那么简单。中国没有像别的大国那样争地盘,反而选择了开放和合作。和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一轮又一轮建立各种联系。现在的中国,无论科技、经济、军事都强得离谱。美国的制裁,很难如愿。中国产业供应链已遍布全球,美国制约只是给了中国翻新的机会,外界评论都在讨论中国如何突破芯片封锁。
奇怪的是,日本仍然不断配合美国做一些表面动作。钓鱼岛问题总是在重复,双方认知差距越来越大。日本对中国的敌视,其实也带着焦虑感;区域格局在变化,日本不敢松懈。有分析说,日本对华策略会调整,但结果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会跟着美国走,却又生怕惹祸上身,夹在大国之间左右为难。
也有人说,美国的霸权不会一夜倒塌。历史有时候会变,但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快。美国一边拉拢盟友,一边强化本国制造业。这两国实力一直在调整,可威胁没减少啊!
回到现实,中国的外交始终还坚持独立、自主、多边合作。和各国相处,远没有美国把“威胁论”挂嘴边那么简单。在联合国,很多发展中国家已把中国当伙伴;一带一路的推进,带动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西方有意见,但中国的步伐没有停下过。
很难说未来局势有没有逆转的可能,但毛泽东的判断没出错。美国和日本始终是中国必须关注的对手,哪怕中美经贸关系复杂到不可分割,哪怕日本看着也不像以前那么强势。中国选择走自己的路,不靠别人,不奉美国之命行事,不在日本的小圈子里打转。中间夹了点经济合作,夹了点区域博弈。
不过冷战终结这些年,全球局势的主线早就变了。美国军事基地在缩减,能力不如昔年,但它的影响力还在。日本经济不复上世纪繁荣,却依然在技术领域领先。中国则是后来者,靠着大体量和自主创新一路追赶。谁再敢说中国没有竞争力?可能就是看不到事实,每年的GDP增速都超过全球平均线。
矛盾点来了,有时专家讲美国、日本威胁,中国很紧张。但另一些观点又说,现在的中国已经不需要害怕任何国家。官方数据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全球排名第三,但反复强调“外部压力巨大”。到底是自信还是焦虑?两种声音并存,其实不奇怪。
中国确实没走曾经的老路,也没有步美国的扩张后尘。毛泽东定下的基调,一直影响着之后的几代领导人。无论对外冲突如何升级,中国依然选择合作优先,居然没有什么斗争哲学,反而是实用主义。也许这样更加靠谱?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挑战。美国、日本也好,俄罗斯、欧盟也罢,中国都不会原地踏步。毛泽东那句预言,已经融进了国家战略的深处。无人能否认他的远见,但中国不是神话,而是一场漫长的博弈。
总结到这,话说到头了。世界格局变化无常,但中国还是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一路坚持,没有停顿。
来源:晓雨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