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近期取得显著进展。我国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下持续1066秒的运行,创下新纪录。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近期取得显著进展。我国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下持续1066秒的运行,创下新纪录。
与此同时,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通过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强化产业布局。美国Helion Energy公司启动全球首座聚变发电厂建设,标志着技术向工程化迈进。
据行业预测,到2031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这一领域的发展既需要突破超导材料、耐高温部件等技术瓶颈,也依赖装备制造与能源转化系统的协同创新。
通过对产业链的梳理,
我们注意到以下企业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国机重装:
承担我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核心部件制造任务,其8万吨模锻压机技术解决超导线圈成型难题。2024年新签核聚变装备订单超8亿元。
百利电气:
为ITER项目提供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速度达0.02秒。其等离子体控制电源技术参数领先,已进入中科院供应商名录。
永鼎股份:
高温超导带材供应商,产品应用于EAST装置。第二代超导带材性能提升显著,实验室样品载流能力提高3倍。
某耐高温材料企业:
研发的钨铜复合部件成为EAST装置独家供应商,已获得ITER项目5亿元订单,占中国区采购份额70%。
某焊接技术企业:
开发耐辐照焊材通过ITER认证,价格较进口产品低50%。与中核集团合作项目订单增长显著。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所述任何观点仅代表个人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
请您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来源:商业睿闻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