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上午,在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滨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滨州'5210N'产业集群”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第三场。邀请滨州市智能纺织千亿级产业集群、博兴商用智能厨房设备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县金属板材特色产业集群、无棣县智能电气设备
9月2日上午,在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滨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滨州'5210N'产业集群”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第三场。邀请滨州市智能纺织千亿级产业集群、博兴商用智能厨房设备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县金属板材特色产业集群、无棣县智能电气设备特色产业集群代表企业向大家讲述企业成长历程及品牌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记者见面会。
为生动展现滨州“5210N”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今天我们在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滨州'5210N'产业集群”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第三场,邀请到滨州市智能纺织千亿级产业集群、博兴商用智能厨房设备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县金属板材特色产业集群、无棣县智能电气设备特色产业集群代表企业,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军权先生,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行政部长王雷先生,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王永利先生,山东欧创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保禄先生,向大家讲述企业成长历程及品牌故事并回答各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发布人:毕军权
亚光家纺始建于1980年,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是家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司专注于毛巾、浴巾等家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旗下现有员工4000余人,家纺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3万吨。产品覆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中高端市场,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矩阵: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两个国家认可实验室(纺织品检测中心、抗菌检测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09年起承担全国家纺标委会毛巾分标委秘书处职能,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0余项,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省级创新课题287项,获专利授权超过400项,研发实力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亚光"品牌深耕国内市场,"LOFTEX"品牌享誉国际市场,形成双轮驱动的品牌格局。
未来,公司将围绕"文化亚光、科技亚光、现代亚光"三大战略,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加速产品智能化升级,立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纺产业,持续引领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潮流。
发布人:王雷
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商用厨具制造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31亿元,占地200余亩,员工1800余人,年产能达30万台套厨具,产品涵盖中餐灶具、西餐设备、万能蒸烤箱、制冷设备等全品类。依托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公司主导参与《商用燃气燃烧器具》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拥有专利超100项,通过ISO三体系、欧盟CE、美国UL等认证。产品服务于人民大会堂、北京冬奥会等国家级工程,并远销全球50余国。近年来,公司以“智慧厨都”为战略方向,推动智能厨房生态建设,获评“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称号。
发布人:王永利
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册资本9759万元,职工人数1300余人,集团总部和制造基地位于山东滨州市博兴经济开发区,占地500多亩,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全国布局,已建成四大制造基地,分布在山东滨州、江苏镇江、四川成都、广东佛山四大制造研发基地,生产线采用行业领先的设备、技术和生产管理,产品涵盖墙面系统、屋面系统、洁净室围护、冷库围护、楼面系统、工程服务七大系列。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智能工厂、“山东省瞪羚标杆企业”、“山东省绿色工厂”、“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拥有中国钢结构制造一级资质、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金属屋(墙)面设计与施工特级资质。
发布人:刘保禄
山东欧创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电力装备、电力器材生产与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占地9000平方米,厂房建筑20000平方米,有4幢大型生产车间及“产管研销”中心,配有先进流水线与检测设备。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25项,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主营业务含国家电网高端电力装备,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燃气物资供应及跨境电商新能源光伏板、铅封、锁具等。公司依托领先的核心技术、成熟的产业链协同整合能力及广泛的市场口碑,已发展成为我国智能电力设备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请问毕军权先生,亚光作为全国家纺标委会毛巾分标委秘书处承担单位,在以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这些工作对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发布人:毕军权
自公司2009年承担全国家纺标委会 毛巾分标委秘书处工作以来,主要负责的是牵头组织完善毛巾国家标准体系,我们始终将创新驱动、标准引领作为发展战略,以完善毛巾标准体系为出发点,以助力市场监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己任,在以下三个方面成绩突出:
一是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毛巾国家标准体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最近这几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市场可谓变幻莫测,标准体系只有迅速升维、持续完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要求,瞄准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积极开展了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的制定,目前已构建起由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共同构成的多层次新型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0余项,覆盖了主流产品及相应的测试方法,为毛巾生产、检测、市场监管等提供了技术支撑,规范了市场秩序。还联合上下游协同制定企业联合标准23项,增强了内外联动,促进了共赢发展。
二是以创新驱动领跑行业,促进“技术+专利+标准”融合发展
公司以创新为引擎,构建了科技成果与标准的转化机制,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协同制定,促进核心技术沿着“研发突破 — 专利保护 — 标准推广” 的路径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形成了“技术+专利+标准”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制定让更多企业可以共享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而提升创新驱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进而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搭建标准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共赢发展
公司依托毛巾分标委,建立标准数据库、标准化专家库,遴选标准数据验证实验室,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比验证,分析国内外差距,提升我国毛巾标准的先进水平,助力我国毛巾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努力为毛巾行业迎接全球新一轮的贸易变革做好技术支撑。
总的来讲,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推动毛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行业发展全局,以更高站位锚定目标,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适配新消费需求、衔接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毛巾标准体系。
经济导报记者:请问王雷先生,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发布人:王雷
我们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优势,首先是技术研发优势:一是强大的研发投入与平台建设。公司早在2007年就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日本AMADA激光切割机等高端加工设备,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2009年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后又升级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平台支撑。二是专业的人才团队。公司吸引了行业内的专家性人才作为研发工程师,打造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同时通过事业部合伙机制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技术研发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是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理念。金佰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贴近用户,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如研发的炒菜机器人、智能熬粥机、万能蒸烤箱等产品,都是根据餐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确保研发成果具有市场竞争力。
再一个是产业化推动路径优势:我们拥有完善的营销与服务体系。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中心城市,建立了全覆盖的销售、安装、售后的服务体系,能够快速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并通过优质的服务保障产品的使用效果,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我们的产品实现多元化与智能化升级。金佰特不断推出新产品,如炒菜机器人、万能蒸烤箱、明档智能售卖系统等,并对传统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通过“产品+系统+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完成从硬件供应商到厨房生态服务商的价值跃迁,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王永利先生,请问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有哪些创新成果?公司是如何推动这些成果落地的?
发布人:王永利
公司始终以“科技和创新赋能绿色建筑”为核心理念,在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领域形成双重竞争力。
一、核心创新成果: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
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协同”模式,公司在金属建筑材料领域取得 4 项国际、国家级高价值成果:
(一)无檩体系技术:减少传统檩条结构,实现墙体厚度减半、施工效率提升30%,减少30%的材料消耗和隐含碳排放,应用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等标志性工程,荣获2023年中国钢结构协会技术创新奖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奖。
(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自主设计国内唯一的丽彩幕金属面保温装饰一体化幕墙板自动生产线,攻克粘接技术、岩棉输送难题,获得2项发明专利,板材平整度误差±0.5mm以内。全球首创的洁净板全自动生产线实现生产效率提升6倍,精度行业领先,能满足电子、医药等高洁净度场景需求。
(三)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西门子共建业内首个数字化工厂,端到端价值流集成实现全国订单响应速率提升300%,非标交付效率提升100%,大幅缩短客户等待周期。
二、产业化优势:构建全链条市场覆盖能力
公司通过“技术-产能-市场”协同布局推动成果落地:
(一)规模化制造网络:建成山东、江苏、四川、广东四大制造基地,形成“南北呼应、区域辐射”格局。江苏基地引进意大利普玛生产线,整体产能突破600万平方米,可快速响应华东、华北、西南、华南等核心区域需求。
(二)全链条竞争力:打通“绿色材料研发-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制造”链路,依托高端工程应用与产业链协同,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价值转化。
滨州日报记者:请问刘保禄先生,在行业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欧创电器公司是如何保持领先优势的?
发布人:刘保禄
一是政府帮扶注入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无棣县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局及街道等多次组织企业去南京、北京、杭州等地开展学习交流,积极汲取电力装备领先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是知识产权持续增强技术创新竞争力。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 项、实用新型专利 25 项、 软件著作权 5 项,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知识产权的积累与运用,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自动化设备改造升级提升产能。山东欧创电气有限公司高端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一体化项目于2024年顺利投产运营,建设有智能制造车间和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绿色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无棣县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四是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公司在稳定的山东电力招投标供应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家电网23个省级公司、南方电网招标入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外展会,推进跨境电商运营。
山东商报记者:请问王雷先生,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是如何保持技术持续领先的?下一步将如何带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王雷
首先在技术领先性保障方面:一是推进数字化战略。在基础数据研发方面,对全系列产品进行solidworks的3D建模,为生产的数据化做铺垫。在应用数据研发方面,打造数字厨房,实现设备物联,并开发厨链设计软件,帮助客户建立数字化模拟样板厨房。二是强化合作与并购。金佰特曾收购意大利老牌公司COVEN,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未来可继续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在产业集群带动策略方面:一是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金佰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中心城市,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带动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金佰特通过自身的数字化实践,如应用数字厨房、厨链设计软件等,为产业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提供示范和借鉴,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升级。
新黄河记者:请问刘保禄先生,山东欧创电气有限公司作为无棣县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何规划?这些规范和布局将对集群发展发挥什么作用?
发布人:刘保禄
山东欧创电气有限公司作为无棣县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其未来规划及战略布局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作为集群内的核心企业,欧创电气通过持续投入智能电网设备、电力装备新型材料(新型复合绝缘子硅胶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迭代;联合山东航空学院等高校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端人才集聚,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如国家智能配电标准)制定,增强集群在全国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二是市场拓展与全球化布局。在国内市场开拓上,深耕山东及周边省份,参与“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中标国家电网、南网等重点项目。在国际市场开拓上,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东南亚、中东),通过“技术输出+EPC总包模式”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中心。
三是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智能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MES系统,实现柔性化生产与库存精准管理;利用大数据优化产品设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设备故障预测能力;打造行业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远程监控、能效分析等增值服务。
通过以上举措,欧创电气竭力实现从区域性龙头企业向全国性智能电力装备标杆企业的战略跨越,为推动无棣县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新鲜力量。
鲁中晨报记者:请问毕军权先生,亚光家纺作为行业创新标杆,一系列明星新产品均在市场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表现,请问贵公司这对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有何具体贡献?
发布人:毕军权
我们推出的Loftex3号环保无捻毛巾、多微孔膨体毛巾、以及隐藏毛圈、超低捻超柔等系列新产品,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在口碑上取得了突破。
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产品凭借独特的科技含量和极致的使用体验,成功扭转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长期“中低端”的刻板认知。它们不仅成为海外中高端商超和电商平台的“爆款”,售价和利润率远超传统产品,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国际一线品牌和高端零售商主动寻求合作的“硬通货”。这让我们从过去的“代工生产”,逐步转向“技术输出”与“标准共创”。比如,LOFTEX3号环保无捻技术和柔性包缠技术,真正解决了传统毛巾重度依赖PVA的环保痛点——这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能力的体现。
说到对“中国制造”国际形象的贡献,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第一,“中国创造”彰显的是“从0到1”的原创力。比如“多微孔膨体纱技术”,通过在纤维内部构建微孔结构,大幅提升吸水与蓬松性能;“隐藏毛圈”打破传统结构,把毛圈内置,既缓解了掉毛问题,也增强了耐用性——这些都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它证明中国企业不再只是模仿者和跟随者,而是能够定义产品、引领需求的创造者。
第二,“中国智造”体现的是“从1到N”的产业化能力。实验室出成果不难,难的是实现大规模、稳定、低成本的量产。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让复杂创新真正变成可规模交付的商品。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有能力发明,更有能力通过智能制造,让高品质的“中国智造”走进全球用户的日常生活。
总之,我们正在用一条毛巾,向世界展示中国纺织业的全新面貌——它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而是融合材料科技、绿色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未来产业。我们非常自豪,能通过亚光的实践,为“山东品牌”、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宏大故事,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王永利先生,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哪些核心举措持续巩固自身领先优势,以带动集群实现协同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呢?
发布人:王永利
公司靠“技术、人才、产业链”巩固领先,以“上下游协同、场景化赋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聚焦“材料革命”与“性能升级”,联合巴斯夫联合开发亚洲首款ISCC PLUS认证的生物质平衡聚氨酯冷库板,采用可再生原料替代化石基材料,碳排放降低40%,保温性能提升20%,应用于胶东半岛冷链物流项目。研发气凝胶复合夹芯板,攻克传统保温材料“保温性与防火性难以兼顾”难题,获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立项。
二是以高端平台与人才为保障。构建“硬件+合作+人才” 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投入1.5亿元建设企业创新中心,实验室通过CNAS国家认可;与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近三年申请专利19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持续储备核心技术人才与技术成果。
三是产业链整合强化协同力。上游联合洛科威研发高性能结构岩棉、与巴斯夫合作开发生物质平衡MDI,推动原材料性能升级;下游为特斯拉、亿维锂电等客户提供工业建筑解决方案;;以洁净板全自动生产线满足电子医药需求,带动下游产能与品质双升。
记者采访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军权
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展厅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