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感动中国提名,在广西山村无偿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如今怎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20:06 2

摘要:在广西无偿支教了十几年,拒绝了2006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为了不被舆论影响,淡出人们视野一心专研教育事业。

在广西无偿支教了十几年,拒绝了2006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为了不被舆论影响,淡出人们视野一心专研教育事业。

可却因办证办不下来被罚3000块,又被网友质疑他来中国的目的,甚至还有人质疑他有“恋童癖”。

如今又是十几年过了,他始终忘不掉中国的这些孩子,来来回回往返几十次,他现如今的生活过的怎样了?

卢安克来到中国,最初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中国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许多山村的孩子,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让他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责任感,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他却非常想帮助这里的孩子,随后他一头扎进了广西的深山里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义务支教。

在卢安克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他深知对于这些山村的孩子来说,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开始了他在广西山村的支教之旅,可没想到还没开始支教,就先被“教育”了。

先是开办补习班,但最终并没有成功,随后前往一所残疾人学校免费教德语,但却因为没有“就业证”而被罚了3000块钱。

迫于无奈他又来到了贫困县的一所中学当义务教师,卢安克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与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然而他的教育风格和中式教育截然相反,许多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成绩一直没有进步,就联合起来找到校长将他给开除了。

即使换了个学校,卢安克依旧是采取这种教育风格,让孩子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可他知道,这样的教育并不适合我国,为了不耽误孩子,他主动选择了辞职。

之后他又徒步前往了更贫困的地方板烈村,一个连路都没有村子,他在这里教那些留守孩童识字,教他们做实验。

2006年卢安克被提名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他得知这件事后,写信给栏目希望他们不要选自己,并说道:我不想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同一年卢安克的居住证到期了,可他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他可以走出大山,可他一走,这些孩子或许就再也走不出大山了。

卢安克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迫于条件严格,被拒绝后就只能选返回德国再从长计议,很快8个月后卢安克就再次返回到了板烈村。

他在这里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教他们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抱负,什么是和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然而这一切的平静在2009年被打破了,卢安克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没想到一经播出,他瞬间就成了火遍网络的人物。

甚至还有不少人前往板烈村来找他,一时间一个平常都见不到外人的村子,瞬间就成了一个“有志青年抱负地”。

当然也有人质疑卢安克的行为,他这样不求任何回报的做法,是不是有什么目的?还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有“恋童癖”。

网络和舆论的压力,已经影响到卢安克的正常生活了,他最终无奈不得不选择离开这里,随后便回到了德国。

暂避舆论后,卢安克又回到了板烈村,回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可网上有些人并不打算放过她。

于是他在2013年的时候,发布了一条留言,现在外界的影响已经严重的干扰到了自己,教学都无法正常进行了,只能返回德国了,并且可能以后不会再来回来了。

可这十年的感情怎么又能说断就断,于是他又返回到了中国进行义务支教,这次不只是在广西,还在湖南、湘西等多地开展了志愿者工作。

如今已经57岁的卢安克,依旧在中国支教,只是他还没有获得绿卡,和几十年前相比,他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两年半之前,卢安克经过朋友的介绍,他来到了福建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虽说有他非常喜欢的风景,但他依然想回到广西。

这么多年以来,他从没有告别中国,只不过是告别了教育,卢安克说道不喜欢做教育,称教育有太多要求了,太多的刻意行为了,完全不够自然。

卢安克说在板烈村的那些年,他一直没想过去刻意的改变这些孩子,只是和他们一起做着喜欢的事情。

这些年来,他更喜欢大自然,从事着与自然相关的工作,喜欢爬山,喜欢和大自然融合,他过的很好,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曾经的谣言和诋毁,卢安克说道:人都是会乱想的,越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别人越是有理由来怀疑自己。

当问到卢安克支教这么多年不需任何回报的时候,他说道已经得到了,得到了很多朋友,很多喜欢的事情。

许多网友看到如今的卢安克,纷纷表示他已经脱离了所谓的低级趣味,已经成为了那种纯粹的人了。

还有不少曾经与他相处过的人,分享了一些与他一起的日子,无不是怀念的。

放弃了自己在德国的舒适生活,来到广西的偏远山区支教,而且是无偿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卢安克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那份真正值得坚守的东西。

参考资料:《德国志愿者卢安克争议中离开又回 爱人乡村继续支教》. 搜狐新闻. 2016-08-11[2023-12-21].

参考资料:《卢安克:在中国支教是幸福人生,回到故土却无可奈何.》 中国新闻网. [2023-05-25].

来源:安逸暖阳ULeI0C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