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任先生,61岁,以“腹痛、发热、黄疸1月”入院,入院后腹部CT、MRCP等相关检查提示胆管末端占位性病变,消化内科张超主任带领的胆胰内镜团队为患者行ERCP+胆道子镜探查术,术中胆道子镜直视下可见胆管末端一大小约1.0*1.1cm隆起性病变,表面呈结节乳头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为一位胆管腺瘤患者实施了我院首例“经口胆道镜直视下胆管肿瘤射频消融术”,手术十分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任先生,61岁,以“腹痛、发热、黄疸1月”入院,入院后腹部CT、MRCP等相关检查提示胆管末端占位性病变,消化内科张超主任带领的胆胰内镜团队为患者行ERCP+胆道子镜探查术,术中胆道子镜直视下可见胆管末端一大小约1.0*1.1cm隆起性病变,表面呈结节乳头样,活检提示腺瘤,传统根治方法需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创伤大并发症多。而经口电子胆道镜直视下胆管肿瘤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更适合该患者,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在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十二指肠镜联合经口电子胆道镜引导射频消融导管进入胆管内对胆管肿瘤进行消融,胆道镜再次进入胆管内观察发现,肿瘤组织被充分凝固坏死,效果良好,并通过ERCP置入胆管、胰管塑料支架。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流畅,术后无不适,经过几天的精心护理和观察,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此次成功开展的经口胆道镜直视下胆管肿瘤射频消融术,不仅突破了医院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为胆管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此项手术是通过内镜技术灭活患者胆管内肿瘤病灶,具有无创,无痛苦,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未来,科室将继续专注攻克诊疗技术难关,推动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健康科普
胆管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胆管腺瘤伴异型增生被认为是胆管腺癌的前驱病变,其术前诊断困难,多误诊为其他胆道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但患者往往面临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而射频消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段,其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胆管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是使用射频热效应引起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原位灭活肿瘤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电极发出高频射波,能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离子相互撞击产生热量,可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切断肿瘤的血供,阻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一次微创手术,既解决了胆道梗阻又解决了肿瘤问题。同时,由于该项技术是在胆道镜直视下进行,能够精准定位肿瘤组织,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治疗的靶向性及安全性。
温馨提示
如果您也正饱受胆胰疾病困扰,不妨及时前往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我们的专家团队将根据您的具体病情,为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您摆脱病痛,重拾健康生活。
消化内科病房:029-87630965
来源:布丁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