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生悲:吐蕃在攻破长安后,为什么很快衰亡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3:00 1

摘要:公元763年,一支强大的吐蕃军队攻破了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焚烧了长乐坊,唐代宗仓皇出逃。这是吐蕃帝国军事力量的巅峰。

反映朗达玛灭佛的唐卡

公元763年,一支强大的吐蕃军队攻破了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焚烧了长乐坊,唐代宗仓皇出逃。这是吐蕃帝国军事力量的巅峰。

然而,就在这次辉煌胜利之后,吐蕃帝国很快陷入了持续数百年的内乱,最终分崩离析。

这场“乐极生悲”的悲剧并非偶然,它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真理:一个以战争为意识形态而建立的帝国,其力量之源,也正是其崩溃之因。

吐蕃疆域最大版本,这里有失误,就是没把孟加拉画进去

胜利的致命诱惑

布达拉宫

从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吐蕃帝国的崛起,就是一个持续对外扩张的过程。在这种军事意识形态下,吐蕃的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都是为战争而设计的。强大的军事贵族是社会的核心,他们的财富、地位和荣耀,都来自于战场上的胜利。

在这种体制下,对外征服不仅仅是国家政策,更是一种驱动所有精英和部落的首要目标。只要有新的土地可以征服,新的战利品可以掠夺,内部各部落、各贵族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暂时地掩盖和压制。

吐蕃的强大,正来源于这种统一、高效、且充满动力的“战时体制”。

唐蕃会盟碑

安全阀的突然消失

然而,攻破长安的胜利,也正是这个体制崩溃的开始。

这次胜利之后,唐朝与吐蕃达成和解,此后吐蕃再也难以找到如唐朝这样庞大且富裕的外部敌人。这意味着,支撑吐蕃帝国运转数百年的**“扩张”意识形态失去了它的目标**。

当外部的“安全阀”突然关闭后,那些原本被释放到战场上的军事精英们的野心,无处宣泄。他们手中的强大武装力量,也从对外扩张的“利器”,变成了对内自相残杀的“凶器”。

内部矛盾的全面爆发

失去外部敌人后,吐蕃帝国潜藏已久的内部矛盾开始全面爆发:

首先是贵族内斗。那些拥有各自武装和领地的强大部落,在没有共同的外部敌人后,为了争夺中央权力而互相攻击。

其次是政教冲突。在赤松德赞的扶持下,佛教势力日益强大,拥有了大量寺院、土地和免税特权,这严重损害了传统苯教贵族的利益。这种矛盾在后来的朗达玛灭佛事件中被彻底引爆。

朗达玛通过灭佛来削弱宗教势力、收回国家资源,但他的行动激化了社会矛盾。他被刺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大打出手,引发了吐蕃王朝最致命的内战

吐蕃四茹

乐极生悲的宿命

张仪潮统军图

最终,这场内战彻底摧毁了吐蕃王族的权威,被压迫的民众也趁势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国迅速瓦解,分裂成了许多小王国和部落,再也无法恢复统一。

吐蕃的崩溃,并非因为外部敌人的强大,而是因为其自身体制的脆弱。它是一个典型的“战时帝国”,知道如何通过战争来获得胜利,却不知道如何在和平时期驾驭胜利。当胜利来得如此彻底,以至于消除了所有外部威胁时,这个帝国就亲手将自己送上了末路。

来源:菲菲谈国历史

相关推荐